2017-05-21 09:11 来源:网友分享
最近,某地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药品招标,一位业内人士却连连摇头:“招标是为了有更好的选择,能把价格降下来,才是真招标。
招标应该是为广大百姓去招的,百姓治病确实需要什么,才去招什么。可现在的招标,程序看似很阳光,结果却是药价越来越高,有的低价药品进不了招标序列,有的低价药品则因为企业觉得无利可图而流标或废标。”
记者采访中得知,有的地方因为深知招标降不了药价,连续七八年没再搞过大型药品招标。一位受访者表示,尽管医院不直接参与招标过程,但需要采购药品的品种是由医院上报的,要用国产的还是要用进口的,最后也都是医院自己确定。
“高药价的成本既包括药品的利润,还包括寄生在其中的各种回扣,怎么能低得了?”不仅药价整体上下不来,公认的低价基本药物还经常一药难求,很多专家用经济学原理通俗地解释说是利益驱动所致——药价低利润低,药厂没有生产动力,药店觉得没有“赚头”,医院同样是无利可图。
为给低价药生产困境带来一丝暖意,减少低价药“玩消失”现象,从201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就制定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随后还发布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还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的药品和耗材设备流通体制出问题不少,现在的医疗医药问题,药品因素带来的问题占到70%。2015年度全国因药品和耗材设备流通腐败带来的医疗腐败,浪费医疗费用至少1万亿元,而且每年还以20%的速度在增长。
因此,既要保证药品的供应,同时药品价格不会出现快速上涨,还要保证企业利益,如何兼顾各方利益?这并非是一道经济学难题,而是一场“是否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
降低药价是否存在技术困难?应该看到,我国一些试点改革的地方已经给了明确的样本,只盼这些星星之火能早日燎原,全国尽快形成一盘棋。对于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的投入,让一些生产企业、经销企业获得应有的补偿。
而对于那些高价药,各级党委、政府要敢于触及各方利益,真正切断药品和耗材流通的黑色链条,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