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0、999非急救业务拟转为社会化服务

2017-05-22 09:15 来源:网友分享

2015年6月7日,一辆120救护车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考点外待命。

  市卫计委表示,待条件成熟将完全剥离;将对呼叫院前急救需求进行评估分级,提高利用效率

  在《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上,市卫计委表示,北京市将探索非急救业务转由社会化服务运行,且待条件成熟,将与急救服务业务完全剥离。

  非急救将与急救业务剥离

  市人大针对今年3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启动执法检查。

  按《条例》规定,调度人员对急危重者,按照就近原则迅速派出院前救护车;对非急、危重患者,告知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在执法检查部署会上,市卫计委表示,针对非急救的服务需求,将在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部门,承接此项业务。在初步实现两种业务的相对剥离的同时,将同步探索非急救业务的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待条件成熟时,实现完全剥离。目前,《非急、危、重症急救服务管理办法》已完成起草,正在征求意见。

  同时,按照条例相关要求,市卫计委将出台院前医疗急救急危重症和非急危重症(简称“急救和非急救”)分类指导意见,界定政府保障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基本业务范围。此外,还将在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急救分级分类调度系统,对呼叫院前急救的需求进行评估分级,科学合理分类调派急救资源,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服务需求,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市卫计委提出,年底前,将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院前急救分级分类救护服务,规范有序推进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等。

  一线急救人员至少短缺1500人

  市卫计委提出,目前,受北京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人群疾病谱变迁、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每年上升6%左右。

  据介绍,北京目前急救呼叫满足率在86%左右,与发达国家95%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受到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应急通道被占用等情况,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5分钟以上,不能及时满足市民的急救需求。此外,受到空域管理限制,各航空备降点均在五环以外,五环内只能救护车接力。现场救治、院前院内衔接等环节还不够规范和标准;电话指导自救互救工作开展较少。同时,急救站点建设用房、用地困难,或者出现建成后反复移址的问题,甚至被迁至高层或地下室,难以保障快速出车要求。

  急救专业人员缺口大、队伍不稳定等是导致急救服务质量不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据测算,不包括承担卫生应急保障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所占用人数,目前全市一线从业人员至少短缺1500人。针对急救人员短缺问题,市卫计委提出,目前,面向社会招聘的230余名担架员已经培训上岗,基本解决了急救搬抬问题。

  ■ 看点

  “转运费”暂时难直接取消

  2016年5月,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的院前急救价格政策正式实施。市发改委介绍,政策实施初期,群众反映较多的是院前急救机构根据价格政策自主制定的“转运费”项目,即针对公众非危急重患者使用救护车要加收120元的转运费,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条例》规定,调度人员对急危重者,按就近原则迅速派出院前救护车;对非急、危重患者,告知其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据此,原则上《条例》实施后,院前急救机构不应再向非急、危重患者提供转运服务,此前自主制定的“转运费”也应随之取消。

  市发改委表示,由于存在社会需求,却没有其他机构能够替代,故暂时难直接取消。

  就此,市发改委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解决方案,尽快理顺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并做好服务告知工作,减少矛盾纠纷。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