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13:23 来源:网友分享
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听障,孕期如何预防胎儿听力障碍?2014年,青岛市对8万新生儿的筛查中,确诊了500余名新生儿存在听力障碍。医生提醒,孩子1至3岁是语言发育最快的时候,对孩子的听力检查要越早越好,不要存侥幸心理。
去年,青岛市共从8万余名新生儿中筛查出500余名听力有问题的患儿,青岛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主任王文媛介绍,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青岛市妇儿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听力不好的孩子在6个月之内进行听力干预是最有效的。”王文媛称,孩子1岁前是语言积累阶段,1岁~3岁是语言发育最快的时候,而7岁之前是语言发育期,如果孩子有先天听力缺陷,过了7岁再干预效果就很差了。婴幼儿阶段如果出现听力障碍,除了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等问题,还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
王文媛提醒,正常的孩子一出生,听到声音的刺激就能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一岁的孩子基本能听懂简单的话,还能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出简单的动作。如果孩子出生后从来不被巨大的声音吓到,或者没有什么声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孩子模仿成年人的声音比别的孩子晚甚至从来不会主动模仿,语言发育明显延迟,这时候家长就应该警惕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了,应抓紧到医院检查就治。
一、关注耳聋遗传史、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多有其家族史,除耳发育不良外,还常伴有其它器官畸形、内脏异位,构成各种综合征。据全国聋病基因库最新研究,包括药物性耳聋也有遗传基因,携带药物性耳聋的变异基因的人,在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即使在安全用药的范围内也会发生听力损害。对先天性耳聋贵在预防,提倡优生学,禁止血亲或近亲婚姻。对父母有药物性耳聋史的胎儿、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二、预防病毒感染:母体妊娠患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风疹等)、尤其妊娠3个月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可造成胎儿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或缺陷。另外,妊娠期不要接受预防注射。婴幼儿病毒感染,罹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脑等传染病,或疾病高热亦可致听觉障碍,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应及时治疗,建议运用清热解毒中药抗病毒治疗。
三、妊娠期避免腹部放射性诊断、治疗,以免引起胎儿听觉器官的放射性损伤。
四、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安基甙类抗菌素)。
五、避免噪声:胎儿、婴幼儿长久、持续置身于噪声环境,可造成物理性、永久性听力损害。
听力高危胎儿的特点:
一、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新生宝宝,这在有听力障碍的宝宝中占有相当一部分,它是由于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了声音的感受,引起听力减退或者丧失。
二、家人中有感音神经听力损伤的。
三、母亲在孕期发现有宫内感染,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发烧等。
四、母亲在怀孕期间处在有噪音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