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12:21 来源:网友分享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在国家卫计委、中国记协、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组织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慢阻肺防治知识共享会上提醒专家和媒体说,健康教育就是要多说老百姓能听懂,能记住的话,要多说“慢阻肺”,少说“copd”!
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英文名称简称。王辰教授说,健康教育和媒体报道,一定要多讲老百姓能记住的健康知识和传播要点,就好比冠心病,大家一说都知道,你要天天说“chd”,有几个人能明白?所以,要加大慢阻肺疾病防治的宣传,首先要注意疾病名称的通俗。
治疗慢阻肺:必须坚持马拉松式基础用药
今年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慢阻肺防治知识共享会邀请了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及北京20余位呼吸科专家,共同呼吁“关注呼吸健康,共抗慢阻肺”。
被称为“沉默杀手”的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往较多诊断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范畴。王辰教授表示,一旦患病,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医疗开销的多重打击。
治疗慢阻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场考验毅力和耐力的马拉松长跑。在这场长跑中,每位选手的目标都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预防急性加重。
王辰教授指出,实现“马拉松式”治疗目标的关键就是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绝不能停下治疗的脚步。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具有进行性下降、不可逆性进展的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久而久之还有可能演变成肺心病。因此,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会引发病情的反复,或者急性加重,进而给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如果家人被确诊为慢阻肺患者,王辰教授建议一定要督促患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要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可以持续有效扩张气道,可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不可随意停药换药。
诊断慢阻肺:别误当成年老正体衰表现,简单测试就能确诊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2%,由于早期症状轻微,主要是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等容易被误解为生理机能“老化”症状,往往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具有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该疾病不仅累及肺脏,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显著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风险,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抑郁和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慢阻肺联盟核心成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姚婉贞教授呼吁: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嗜好的人群,经常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群,以及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人群,建议在每年的常规身体检查中加入肺功能检测项目。
目前肺功能筛查是诊断慢阻肺最容易、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理想效果。
王辰教授说,既然是慢阻肺,那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慢”字的意义――这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那么,作为医生就要注意长期用药应考虑不增加其他合并症风险的药物,同时副反应要小。
以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的吸入激素为例,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吸入激素会显著增加口咽部真菌病和声音嘶哑的发病率,此外吸入皮质激素组的肺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因此吸入激素不是慢阻肺防治的首选,医师和患者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后,考虑是否需要在维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吸入激素。
由于慢阻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专家还提醒应注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服用激素易引起的骨质疏松称为激素性骨质疏松,具有发病早、程度重、易骨折等特点,因此应避免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