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 07:36 来源:网友分享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车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但由于没有评价标准,引发了不少纠纷。近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指南对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车内环境也能致癌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私车数量破70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七成之多,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但调查显示,国内九成新车空气污染严重,即使开了五年的旧车,也很难有达到合格标准。
“车内空间狭窄、密闭,污染物不容易挥发,尤其是夏天阳光照射和冬季开暖气时,车内污染物会大量聚集。”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本报记者,据调查,大约有65%的驾驶员在驾车时会由于车内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头晕、困倦和咳嗽等现象。“之前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大连一位消费者开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丰田车相撞,‘肇事元凶’就是车内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宋广生说。
车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它不仅对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以及生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致癌。2002年北京一名消费者开上新车不久,就出现了大量脱发、头晕等症状;2003年北京发生了一起车内污染导致“苯中毒死亡”事件;2006年,重庆消费者因车内污染导致肝癌。
8种物质是元凶
车内污染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取决于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这8种致癌物,它们来自三方面:一是配饰,如座套、头枕等。二是汽车内饰,如真皮座椅、地胶等。三是生产所需的稀释剂、胶水油漆以及涂料等。此外,由发动机排出的有害废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也会危害健康。
对此,该指南做出了限定:致癌物苯每立方米浓度小于0.11毫克,甲醛小于0.1毫克;可疑致癌物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的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小于1.1、1.5、1.5、0.26、0.05和0.05毫克。“这项标准的实施不但为监督部门提供了依据,也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生产企业对材料的安全选择和控制程度,还为解决车内质量纠纷提供了依据。”宋广生说。
冬季车内污染最严重
宋广生指出,冬季车内污染比较严重,要特别注意:如果天气晴朗,开车时不妨给窗户留个小缝,让发动机排放的一氧化碳等废气排出去。雾霾天不要开窗;空调要常清洁,研究发现车内50%的霉菌、70%的螨虫来自空调过滤系统;汽车长时间停止,要关掉空调,以免中毒。
另外,新车污染更严重,主要是甲醛和苯污染。甲醛多是来自座椅、车顶装饰等内饰材料,而苯主要来自地胶。宋广生建议,新车买回后不要马上开,除了每天开窗通风,可以在车里多放一些活性炭、柚子皮或菠萝、柠檬等热带水果,这些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不用车时,也可以打一小桶清水,倒些醋,放在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