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 07:20 来源:网友分享
看病难、挂号难一直是百姓反映最多的民生问题,不少人为了挂上号不得不半夜就去医院排队。殊不知,在众多连夜排队挂号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只开药不看病的“慢性病号”。
患者:“能不能让我们少跑几趟医院”
11月21日上午还不到9点,北京海淀医院里,排队缴费和等待拿药的多条队伍已经排出了近40米,整个大厅显得拥挤不堪。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正在排队的患者,发现这其中大多是只抓药不看病的“慢性病号”,且其中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少老人一手拿着医保就诊册,一手拎着装药的小车,不少人还带着小凳和茶杯,“准备打持久战”。
“医院只给我们开10天的药,我这都是几十年的老毛病了,天天不能离开药,所以只能每个星期都来。”一位正在排队的老人向记者抱怨道:“我患有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多华’来一趟能配两盒,可服用三个星期,但控制高血压的‘波立维’较贵,一次一般只能配一盒,只够一周药量,我只好每个星期都来,坐公交车45分钟,真不方便。”
让老人们不得不每周来医院开药的原因,源于卫生部“急三慢七、行动不便两周量”的门诊开药量规定,即急病药量一次不超过三天,慢性病药量一次不超过七天。各定点医院必须严格遵守开药量的规定,否则病人的药费医保将不予报销。虽然近年来癌症、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等10类病的开药量放开到了一个月,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人还是不得不忍着病痛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每周跑一趟医院。
在呼吸科门诊,记者看到了正在候诊的蔡女士。已经在人满为患的候诊区等了近两个小时的蔡女士因为屋里空气不好而脸色通红,好不容易等到分诊的医生叫了她的号,蔡女士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能给我多开几天药吗?这大冷天的跑医院实在太辛苦了。”蔡女士是一位过敏性哮喘患者,天天离不开药,尤其是一种名叫“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小喷雾,需要每天早晚各喷两次。由于最近季节交替,气候干燥,就更增加了小喷雾的使用量。蔡女士希望大夫能给她开两盒“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三盒“孟鲁司特钠片”,刚好够她一个月的用药量,但还是被门诊大夫当场拒绝了。“不能多开啊,您还得勤来。”门诊大夫对蔡女士说,“上面有规定的,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才能开半个月的药,您只有49岁,我最多只能给您开10天的药。”
同样被拒绝的还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俞先生。俞先生患病多年,一直依靠药物控制病情,“懂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治不好,吃药吃到死,难道我就要这么每周忍着病痛跑医院,跑个几十年?”俞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每周都要到医院开药,经常能碰见和自己一样每周都来的“老病号”。他们都是首诊请医生诊治开药后,就照着药方定期到“开药门诊”请医生代为开药,“经常遇到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等可以致残的病患,也要每周到医院排队开药,这实在是太残忍了。”
医生:“多开被罚,我们也爱莫能助”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烦恼,虽然不少门诊医生也表示同情,却也是爱莫能助。
海淀医院呼吸科的一位门诊大夫告诉记者,她每次出门诊要接待40名患者,有近1/3的患者是需长期服药的老病号,如哮喘、慢阻肺等,经常会有患者要求多开药。但是她只能狠心拒绝他们的要求。“因为按照规定,只有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慢性病才能按月开药,而哮喘、慢阻肺不在此列。如果我给患者多开了药,不仅计算机系统会自动锁定,我也会被罚款。但是如果患者不是医保参保人员或提出不使用医保,则开药数量基本不受限制。但很显然,这样又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比西药,由于中医治疗的多为慢性病,因此患者反映开药量太少的问题在中医科就更为突出。“差不多有60%的患者都有这样的抱怨。”北京中医医院的姜大夫对记者说:“在我的患者中,有许多都是患了慢性皮肤病的年轻人,对于这些病,根本不需要每星期调方子,基本上半个月到一个月调一回就可以了。现在在职人员工作都比较忙,一趟趟跑医院不仅要请假,还要花很多时间在交通上,实在太不方便。所以,像中医科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将开药量适当放宽至半个月就好多了。”
记者了解到,一些临床医生建议,除了现在卫生部规定的十种慢性病,还应多增加一些疾病种类纳入按月开药名单。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咨询室工作人员鲁晓莉认为,像帕金森病,需要患者终生服药,不能停药,且患者大多年龄大、行动不便,应考虑适当放宽开药量。中日友好医院医生反映,癫痫病患者至少需服药1-2年以上,类风湿患者也需要长期服药,为了方便患这两种病的病人就医,可以适当考虑延长开药时间间隔。另外,朝阳医院呼吸科和消化科医生认为,哮喘、慢阻肺、肺间质病、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每个疗程均为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也非常适合按月开药。
社区医院:很多慢性病药“配不了”
既然每周去大医院配药既费时又费力,那么慢性病患者为何不选择去离家近又不去排队的社区医院配药呢?记者了解到,让众多慢性病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的原因,是很多慢性病用药在社区根本无法配到。
“我就想要金水宝胶囊,地坛医院说这个效果好,你们这儿为什么没有啊?”家住蓟门里社区的李大爷因为糖尿病引发肾病,到地坛医院看病后拿着处方到社区医院开药,才知道社区医院没这种药。“较真”的李大爷一个劲儿地问,才得知金水宝胶囊仅限中医和二级以上医院使用。所以,社区医院并没有这种药。“不是我们不想开,而是我国用药有规定,不同级别的医院用的药物不一样。不同医疗机构使用不同的限级药品是为了保障百姓的用药安全,一些专业性较强或用量较少的药品,只限于大医院有相关病症诊疗经验的医生具有处方权。所以,社区一般只配备疗效明确的少部分慢性病用药。”北京市蓟门里医院的一名社区医生向记者解释。据他介绍,现在到社区医院来的,绝大多数是来开药的慢性病患者,尤其以高血压、咳喘、甲状腺疾病患者居多,但是这类药物在社区医院配备的种类很少,不是没有就是不是患者常吃的品牌,所以这些病人还是需要社区和大医院两头跑。这位医生还告诉记者,还有一些慢性病人到社区开一些新药、进口药,这些药社区医院也是没有的。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慢性病患者配药问题,不少医院专门为慢性病人设立了“简易门诊”,主要功能便是配药。在北医三院,一位从学院路赶来的配高血压药的患者告诉记者:“我经常吃的高血压药在社区里没有,只好到这里来配。”
一些患者还告诉记者,由于慢性病药物开药限量,一些药贩子就打起开药兜售的主意。他们想办法开出一些慢性病常用药,卖给因为路远开药不便的患者,以牟取利益。
对此,不少患者都表示,希望社区药品能再多点、再全点,这样就可以不必再到大医院排队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