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育为何离公众远 需制度化体系化投入

2017-06-18 12:24 来源:网友分享

  6月10日,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福建·筹)·移动医院开放日现场,福州屏东中学高一学生张熠辰按照心肺复苏培训老师的指导,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用力在模拟人胸前按压,直到模拟人发出一声脆响表示操作准确后,他激动地站了起来。

  “以前,只在学校宣传橱窗里看过这些。刚学会了感觉挺实用的,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应急使用心里不慌。”掌握了一项急救技能的张熠辰说。开放日当天,不少中小学生和市民,来到现场观摩学习。

  身为应急救护培训师,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救援中心院前急救部副主任钱欣每年参与开展的应急救护宣讲量在万人次左右。从听众的课堂表现,钱欣感受到他们对应急知识的“渴望”。前不久,他们尝试着将急救讲座进行网络直播,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10万。

  “从业人员要有急救意识,普通人就不需要吗?”福建省红十字会现场救护培训中心教师郑明华说,全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人,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在他看来,公众急救知识缺乏是导致上述死亡率高的原因。

  做了10余年急救培训教师的郑明华,养成了与众不同的职业习惯:手提包里常年备有急救用具,包括做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膜,止血包扎时用的三角巾绷带;车里备着急救包,一旦有人发生意外,可以及时、随时救援。

  而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场所急救设备的覆盖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告诉记者,公共场所的急救设备不仅配得比较少,就算有也是不敢用、不会用,“有些单位有捐助但不敢用,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以心肺复苏急救时需要的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为例,郑明华告诉记者,做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时,在AED的协助下,抢救成功率会成倍的提高。但目前,最需要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机场、大型商场、大型办公场所、学校等场所,都很少配置,以致发生意外时,“大家根本不会想到去拿仪器拯救生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