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10:08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12日讯 国际上,一直有着“能口服绝不注射,能注射绝不静脉给药”的常规原则。但输液在国内医疗机构中却普遍常见,在流感季节,大型医院多见“吊瓶森林”。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5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2015年每人输液8瓶,是国际平均的2.2——3.2倍。并且,我国门诊输液处方中80%以上都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这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情况增多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从2012年开始,各地就已经陆续有叫停门诊输液的单个医院,而到了今年则成为全国蔓延的大趋势,这对于以输液相关药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上就医院门诊输液出台统一规定,但全国已陆续有12个省市相继叫停一定范围内的门诊输液。由于我国门诊输液大部分与抗菌药物相关联,控制了门诊输液后,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限抗”目的。据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从取消门诊输液后,医院的抗生素处方率从13%降到了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率也明显下降。北京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实行三个月以来:药占比整体下降了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同比下降51%。
输液行业整体环境
据了解,目前中国具有大输液资质企业400多家,正常运营约有200家。按产量计,中国前10企业占比65%左右;按销售额计,占比40%左右。与化学制剂的其它细分行业一样,中国大输液行业高端市场仍被外资药企占领,如日本大冢、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美国百特等(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尧王制药、吉林都邦、辰欣药业、齐都药业、石家庄四药、亚邦生缘、丰源药业及华鲁制药为占据大输液市场份额的主要国内药企。
受政策及国内大环境影响,从2012年开始,大输液产量增长率开始出现较大下滑,从25.18%跌至9.85%,总体产量从2014年开始下跌至130亿袋。输液产业的整体下滑趋势将加快行业整合速度,将部分低层次、低成本的小型企业淘汰出局,为大型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赢取生机。
转型升级,生路可觅
以科伦药业为例,它被称为是“国内大输液之父”,在输液市场中占据了霸主地位。根据其2015年年报,科伦共有112个品种269种规格的输液产品,2015年输液类产品营业收入达到59.29亿元,毛利率49.54%,其中,普通输液营业收入为43.50亿元,营养性输液5.13亿元,治疗性输液10.66亿元;输液业务销售数量45.27亿瓶袋,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其中包括可立袋在内的新型包装输液产品销售数量和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科伦在面对输液产业政策压力时,则选择通过将新型包装输液产品替代塑瓶包装输液产品,来保持输液板块的稳定收入。在发展非输液业务方面多下力气,2015年科伦在非输液业务方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16.89亿元。另外,科伦还尝试向药物创新方面战略转型,从科伦药业2015年年报来看,目前公司现有A类在研项目321项,其中超A类项目204项,2015年已申报项目100项。三管齐下,将公司转型升级,不至于被输液大环境拖累。
作为另一国内输液产业龙头企业的华润双鹤则表示,限抗、门诊禁输液等政策对于其输液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华润双鹤输液领域2015年实现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11.12%,占全公司收入45%。与科伦相同,华润双鹤也将输液领域重心转向于新型包材BFS,但其对输液业务表示看好,认为其输液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并预计2016-2018年输液业务收入增速为5%--6%。另外,华润双鹤先后并购了赛科药业和济南利民制药,以此来增加其非输液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其慢病业务平台。2015年华润双鹤慢病普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其慢病平台已成为未来主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