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0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15日讯 近日,新华社连发多文聚焦精准医疗,《精准医学时代到来 中国加快部署和攻坚》一文中提到,中国吹响了进军“精准医学”乃至生物经济时代的号角。无独有偶,今日新华社文章称,有关部委、企业和院所已在基因测序仪、质谱仪、分子影像等精准医学核心设备上做出部署、展开攻关,加强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以期填补核心设备国产化的空白,掌握上游自主权。可见,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科研计划,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全社会对精准医疗全产业的关注度也正提高。
中国加快部署和攻坚 推动精准医学时代到来
今年以来,伴随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公布有关重大科研计划和政策举措,中国吹响了进军“精准医学”乃至生物经济时代的号角。
进入21世纪,伴随基因组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超摩尔定律”式的发展,人类对生命有了崭新的认识,2015年,美国提出实施精准医学计划,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英、法等国纷纷推出一系列研究计划。
2016年,中国有关部门加快行动:中科院宣布启动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作为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复在全国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卫计委近期公布“临床用单细胞组学技术研发”等61个进入“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项目清单。
不少地方就精准医学做出部署:湖南、贵州等地出台了支持或者促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
第三方基因检测机构涌现,高校、研究所和临床医院纷纷成立精准医学中心,投资机构积极参与……精准医学热席卷神州大地。临床上,精准医学正从大规模的无创产前检测、遗传病检测向肿瘤、心血管、风湿免疫等领域延伸……
多位专家指出,精准医学目前只是起步,中国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尤其是亟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共享临床研究资源、完善政策法规。
国产化精准医学设备研制将加快 上游自主权望掌握
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委、企业和院所已在基因测序仪、质谱仪、分子影像等精准医学核心设备上做出部署、展开攻关,加强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以期填补核心设备国产化的空白,掌握上游自主权。
技术工具的进步尤其是本世纪高通量测序仪的问世,极大加速了人类对“生命天书”的破译和解读。而自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基因测序仪基本依赖进口。
“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测序设备及配套生物试剂的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说。
今年5月27日,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序系统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全球测序技术领域首次大批量列装‘中国造’,标志中国在高端测序技术的源头创新和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突破。”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尹烨说。华大基因是中国最早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团队,曾经大规模采购国外高通量测序仪。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赵屹研究员认为,国产测序仪虽然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亟待商业化。他同时指出:“在一代、二代测序仪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中国有机会研发布局三代、四代测序仪。”
科学家正积极进军第三代测序技术。近日,深圳瀚海基因研发的单分子靶向测序技术获得新突破,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这一直接测序的方法属于第三代测序技术,预示着未来基因测序领域可能到来的飞跃式变化:轻轻一按,医生就可以完成一个靶向基因的测序工作,从而有望为基因测序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飞行时间质谱也在精准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科技部等部门支持下,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质谱,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应用于病原菌快速鉴定、基因检测等领域。
分子影像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关部委和地方支持下,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仅5年,已推出20多款核磁共振设备、PET/CT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性能指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从今年起,联影与华大基因合作在贵州打造全国首批“县域精准医疗中心”,为县级医院配备全线影像诊断设备及基因检测设备,带动各乡镇医院进行基因与影像检查相结合的疾病预防与诊断。
“我国高度重视这些仪器的自主研发,在其他科技专项中有涉及,‘精准医学’专项也设置了生命组学设备研发。今后还要增加对该类仪器研发的资助。”科技部社会发展司有关人士表示。
精准医疗全产业链空间巨大 后期发展可期
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精准医疗产业上游为测序仪器和试剂生产供应商。目前上游是全产业链中规模最大一环,几乎被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两大国外巨头垄断,高技术壁垒和封闭性的特点使得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打破垄断格局。
行业中游为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包括测序服务及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包括面向基础研究的测序服务和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测序服务,该领域增长速度最快,是国内企业的主攻方向,呈现出短期加速分散化的竞争态势。随着政策准入标准的提高,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未来行业龙头、产业模式成熟且具备持续布局能力,以及具有强大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从中突围。
行业下游是终端用户,主要包括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独立实验室,ICL)的临床应用端,以及大学、医院、研究所、药企的科研机构端。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相对成熟的是无创产前诊断(NIPT)的生育健康领域,未来最具价值的是肿瘤筛查和个性化治疗领域,其他还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致病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