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确诊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主要经伊蚊传播

2016-09-03 14:48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8月25日,上海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上海局”)保健中心接上海天坛普华医院来电,请求协助排查一名在该院就诊的印度籍入境人员的传染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旅客8月20日20时20分乘坐AI348航班从德里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时无不适。入境后,该旅客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并前往该医院就诊。

  上海局随即对病例相关的入境检疫信息进行追溯,发现AI348航班由印度德里飞往上海,登机检疫时,机组及旅客均未申报有健康状况异常,调阅当天旅检通道影像资料,该旅客于20:43通过旅检通道,红外测温显示体温低于36.2,未超过报警值。

  8月26日,上海局保健中心实验室收到病例血样后,经检测和复核,核酸PCR检测结果显示基孔肯雅病毒阳性,其它项目结果阴性。上海局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按《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卫办医发(2008)99号)诊断标准,将病例诊断为口岸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病例。

  该病例确诊后,上海局向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反馈了相关检测结果,建议转送至上海市联防联控机制指定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一步医治。同时,上海局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报告总局卫生司后,将结果通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孔肯雅热发生在非洲、亚洲和印度次大陆,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都与基孔肯雅热大范围流行有关。自2005年2月起,基孔肯雅热大范围流行发生在印度洋各群岛。印度在2006年和2007年曾暴发大规模基孔肯雅热。其他几个东南亚国家也受到过影响。自2005年起,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和泰国已经报告了超过190万病例。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是基孔肯雅热的高流行区。

  近期夏末秋初为蚊虫繁殖、活动的又一个高峰,蚊媒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建议重点关注相关地区蚊媒传染病疫情信息收集,加强来自上述地区人员和交通工具检疫。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基孔肯雅热发病症状

  1.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

  2.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3.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

  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实验室内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

  人群易感性:人对CHIK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