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寨卡病毒感染 患者已被隔离观察

2016-10-25 10:07 来源:网友分享

  据新华网 9 月 12 日报道,河南郑州发现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是 9 月 8 日从首尔至郑州航班上的一名中国籍旅客,因发热,经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反馈复核,其寨卡病毒检测阳性。

  据介绍,这名中国籍旅客此前曾在国外旅行,到过美国、韩国,最后经过河南郑州入境,在郑州机场被公安边防总队、机场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目前,该名旅客已被隔离观察。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寨卡病毒于 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 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 年以前,全球仅报告 14 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 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

  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 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长度约为 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 30 分钟可灭活,70% 乙醇、1% 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2.传播途径

  •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 1 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3.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4.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 3~12 天。

  •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5.地区分布

  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三)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 80% 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 20% 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 2~7 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实验室检查

  (一). 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 血清学检查

  • 寨卡病毒 igm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工 sa)、免疫荧光法等 进行检测。

  • 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 病原学检查

  •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寨卡病毒。

  • 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

  • 进行病毒分离

  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 250~500 mg/ 次、每日 3~4 次,儿童用法为 10~15 mg/kg/ 次,可间隔 4~6 小时 1 次 ,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 200~400 mg/ 次 ,4~6 小时 1 次,儿童 5~10 mg/kg/ 次,每日 3 次。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 滴 / 次,每日 4 次。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 3~4 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寨卡病毒感染。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文章整理自国家卫计委发表《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 第一版)》一文,供各位医生朋友参考。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