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5 08:27 来源:网友分享
口吃,是一种病态的条件反射
人的活动从根本上都属于生理反射,一种是非条件反射,一种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类生而有之的反射,比如异物进入气管会引起咳嗽、看到东西逼近时眼帘会自动关闭等等,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不需要附加条件,也不需要学习和训练。条件反射则是人类后天形成的,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之间没有固定的关联,只有暂时性的联系,必须通过不断的反复才能强化下来,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也同样不受思维所控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条件反射,在刚出生时人是不会说话的,后来慢慢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会了语言,因此口吃的语言同样也是一种条件反射,不过它是病态的而已。最新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对于口吃会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弧,在一定的环境下这一反射弧就占了上风,口吃现象也变得难以避免,即使主观思维上如何也一样的无济于事。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口吃也是其中较为常见和特殊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口吃现象比比皆是,正常人在恐惧、紧张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口吃。对于口吃患者而言,他们在说话时就像遇到一堵无形的墙,使得吐字发音变得异常曲折和艰难,不仅字音不断重复,就连词句也经常中断,严重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甚至会发展为发不出音,说不出话。然而这种语言障碍又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外力往往难以进行干预,自己又有种欲罢不能的痛苦。
口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既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又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和信念等心理特征,它们受到自然生理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人说话时,表面上只是嘴巴在动,其实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本身来源于口语表达的复杂性,因此心理活动一旦出现障碍,口语表达就会出现问题,相当多的口吃都与此有关。在口吃患者中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现象--“对口吃的恐惧”,这种心理使他们在说话时不像正常人那样关注于“我要说什么?”,而更多地关心“我怎样才能不口吃”,结果反而加重了精神上的紧张,阻碍着说话者语流的行进,导致口吃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同时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
7、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儿童口吃宜在五岁内治疗:
口吃俗称“结巴”,多在幼儿期形成。专家说,口吃大多在5岁以内发生,且有突发性。全世界有1%的人患有口吃,却有4%的人在童年时代出现过口吃。口吃的形成原因中,心理因素很明显。
专家认为,口吃本身是种心理疾病。临床常见的病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打架,这些都会致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紧张情绪中,引发口吃。
孩子之间互相模仿、经常和口吃的人接触等,也可导致儿童出现口吃。此外,孩子在学习说话的阶段,常有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的情况,或者说话断断续续,父母如果过多矫正,学孩子说话,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就会出现口吃。口吃没有遗传性,之所以有些家族中有口吃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口吃,多是幼儿的模仿天性造成,只要及时纠正,一般都可以调整过来。
50%的口吃患者于5岁前发病,而1~3岁的小儿在情绪紧张时出现一时性的口吃是比较多见的,那么纠正儿童口吃的方法有哪些:
当孩子发生“口吃”时,大人对“口吃”的正确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急躁、斥责、打骂、取笑,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果大人不把这当回事,不露声色地提个词,孩子的心理不紧张,也就逐渐说话流畅了。
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多说话,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心胸开阔的精神情操。
教育孩子不要模仿他人口吃,告诉她这样是错误的,也是不礼貌的。
及时对其进行语言训练,使孩子减少紧张情绪,放松颈部,面部和全身肌肉,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慢慢地说。
成人和孩子说话时,节奏要慢,吐字要清晰,使孩子听清楚,提醒孩子想好了再说,不要着急,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当他重复或拖延时,要安静的听着,不要打断她或斥责其停下来说,让孩子感到她有足够的时间把话说出来。
创造一个轻松、和蔼和温馨的生活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呵护,多陪孩子一起游戏、说儿歌、讲故事,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由的说、尽情的说,缓解紧张的心理、烦躁情绪,增强自信,加速“口吃”的矫治过程。如果能根据情况,找出原因,对症矫治,孩子的口吃一定会治好的。
1、从容不迫地说话,经常停顿,在你的孩子说话结束后,等上一些时间再开始说话。
你的放慢的轻松的说话方式,比任何批评或建议,诸如“慢点儿说”或“慢慢地再说一遍”都要更为有效。
2、减少你给孩子的问题。儿童在说出自已的想法时,更为自由,回答成人的问题时则非如此。不提出问题,而仅是对儿童所说的话加以评点,让他知道你听清了他的话。
3、用你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身体语言,向你的孩子表明,你是在听他说话的内容,而非他说话的方式。
4、每天,在固定的钟点,用一些时间,给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时,让孩子自已选择他所想做的事。让他带你参加他的活动,让他自已选择是否说话。当你在这时候要说话时,要用慢慢的,平静的,轻松的,带有很多停顿的说话方式。
对你的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这段从容的安静的时光,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让他知道,他的父母喜欢和他在一起。当这孩子长大时,这个时间内,孩子可以与父母自在地讨论他的感受和经历。
5、让家庭所有成员学习如何轮流地说话和倾听。儿童,尤其是口吃的儿童,会发现当没有多少打断,且听众注意倾听时,会更加容易说话。
6、观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动的方式。要增强这样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你让孩子明白,你在听他说话,而他有充分的时间说话。要减少批评,快速的说话方式,打断,和问题。
7、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最强有力的力量,是你对他的支持,不管他口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