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21:23 来源:网友分享
颜色改变
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兰州肿瘤医院专家介绍,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
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1、咀嚼槟榔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
2、年龄的因素
口腔癌与年龄的关系非常明显,其危险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30岁男性口腔癌的发生率为7/10万,而到60 岁时则接近80/10万。所以,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度危险之中,并与环境的危险因素有关。 老年人养成定期检查口腔情况非常有必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减少口腔癌症的危险性。
3、长期嗜好烟、酒
吸烟和饮酒是发生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75%的口腔癌与此有关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男性口腔癌患者中有明确吸烟史者占80%以上。有资料认为,重度吸烟和饮酒兼有者,其危险则成倍增加,比无此嗜好者增38倍。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美国学者Keller的研究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倍和2.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倍之多。现有的资料表明并未证明究竟本身有致癌性,但它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渗透进入口腔粘膜。
1、水果和蔬菜
含丰富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与口腔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以归因危险度的方式表示,高摄入水果和蔬菜可预防41%的口腔癌的发生,高摄入柑橘类水果、深黄色和绿叶蔬菜的作用尤其显著。每周进食柑橘类水果≥1次者患口腔癌的危险下降,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校正年龄因素后发现,口腔癌病人倾向进食较少的水果及绿色和黄色蔬菜。
2、粮谷类食物
含丰富谷物的饮食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生危险,频繁摄入意大利面条(每周≥2次)可增加患口腔癌的危险,小米和玉米、蛋糕和点心的摄入增加也提高口腔癌危险,而大米、面包与口腔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3、畜禽类及水产品
口腔癌的发生危险与摄入鸡蛋、红肉(通常指牛肉、猪肉、羊肉等在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及加工过肉类呈正相关关系,每周进食鸡蛋≥3次、红肉≥5次、猪肉≥1次、培根≥2次的饮食习惯使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升高。红肉摄入增加可提高女性患口腔癌的危险。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增加新鲜肉类、鸡和肝脏的摄入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生危险。
治疗口腔癌早期的两种最有效方法是口腔癌的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放疗),两者综合应用常优于单独应用。化学治疗(化疗)目前仍属辅助治疗,用于手术前或与放疗配合应用。选择手术抑放疗,除决定于病情外,还取决于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术以及医院的条件设备。应客观地估计病人情况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方法来决定治疗方案。
估计手术可完整切除原始肿瘤与颈转移灶外,还可切除其周围一定量的正常组织而不危及重要组织如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脑组织等,即可考虑手术切除。CT虽有助于估计癌瘤侵犯范围,但仍可在术时发现其侵犯范围比原先估计的要大。这种情况在术前应充分考虑。手术野残留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即使很少,亦将使手术治疗失败或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术前估计能完整切除癌瘤但可能安全边界不够,经过术前放疗和/或化疗后癌瘤有缩小亦可考虑手术,亦可先手术后放疗。
温馨提示:
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发炎,要及时就医坚持定期检查,经常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