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13:52 来源:网友分享
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2)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治疗,一般未能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前,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药物。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咳嗽无痰,可用右美沙芬,噴托维林或可待因。咳嗽有痰而不易刻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也可雾化帮助祛痰,中成药也可选用。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类,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
分析上述情况多是由于感冒着凉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上述症状,你可以积极的在医生当面指导下口服感冒胶囊、银翘片、咳停片、可快好、罗红霉素一块治疗,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你不必过于担心,期间注意多补充水分,注意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必要时肌肉注射药物效果会更好。
对于老人支气管肺炎严重吗,首先就是由于感冒而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加上病毒炎症,平日里可以多吃一些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的咳嗽和心,发烧的现象可以通过中药的方式进行注意。
支气管肺炎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疾病了,人们对这个疾病是不会感觉到陌生的,这个疾病是在老年人的身上比较多见的,老年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或者是病毒而引起的,所这个疾病也是分为细菌性的支气管肺炎和病毒性的支气管肺炎两种的,细菌性的支气管肺炎主要就是因为肺炎球菌所导致的,而病毒性的支气管肺炎主要就是由于腺病毒而引起的。
老年人如果是患上了支气管肺炎的话,是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这个疾病是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伤害的,而且还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出现,老年人在出现支气管肺炎是的症状会有,患者的身体是会在发病的早期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的,患者的体温会多在38~39℃,甚至是还可以高达40℃左右,大多是为持续型的或者是规则性的发热的。而且还会持续咳嗽痰多等这些明显的症状的。
患者在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后还会出现拒食或者是呕吐、患者会感觉到很嗜睡或者是总会感觉到很烦躁和喘憋等这些症状。患者在发病前是会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的一个情况的。老年人支气管肺炎还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以及一些体征,会有咳嗽以及患者的咽部是会有痰声的,一般在早期的时候是比较明显的。还会出现一些呼吸困难,严重者的患者在呼气的时后还会有呻吟的声音的,患者会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和口周功批甲青紫。
胸部的体征在病情早期的时候是不太明显的,或者患者仅是会有呼吸音变粗或者是稍减低的情况发生。以后是可以听到中、粗湿罗音的,有的患者还会有轻微的叩诊浊音。在经过了数天后,还可以听到清楚的细湿罗音或者是捻发音。
1、补充蛋白质:瘦肉、豆制品、山药、鸡蛋、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含优质的蛋白质,应多吃。
2、补充维生素:为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促进支气管黏膜修复,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故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3、增加水的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 2000 毫升。
4、清淡、低钠饮食:清淡、低钠的饮食能起到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见的食品有:梨、莲子、柑橘、百合、核桃、蜂蜜、菠萝、白果、鲜藕、大白菜等。同时,这类食物还可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
5、适当进食葱和蒜:葱和蒜中含栎精和芥末油,能抑制脂肪氧化酶,减少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对过敏体质的人较好。
6、依据病情的寒热选择不同的食物:如属寒者用生姜、芥末等;属热者用白菜、苘蒿、萝卜、竹笋、柿子、梨等;体虚者可用枇杷、百合、胡桃仁、蜂蜜、猪肺等。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多发,同时患者又伤害极大,症状比较严重,所以该病比较难以治愈,老年人身体比较脆弱,因此老年支气管扩张严重危害的老年人的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的要点。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要点
1、改善居室环境。居室要安静,卫生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而且要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不易过高或过低,最好控制在16℃—20℃之间,相对湿度在45%左右。不要在室内养宠物。
2、绝对戒烟酒。香烟的烟雾能使支气管上皮受损,纤毛脱落,导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发作。而酒精能生湿积痰,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
3、注重预防感冒。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因此,预防感冒很重要。
4、适当锻炼。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锻炼强度可因人而异,以不感到劳累、舒适为宜,还可进行呼吸操、扩胸运动、腹式呼吸等训练。
5、排痰。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排痰是很重要的自我护理内容,患者及其家属应学会以下排痰法,以减轻临床症状和避免因痰窒息导致的悲剧发生。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