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2 08:04 来源:网友分享
风重型关节痛
风重型关节痛是风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主诉: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 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其特点是刮风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此型易治。
湿重型关节痛
湿重型关节痛是湿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脉多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其特点阴雨天或接触冷水时 病情加重此型较难治。
寒重型关节痛
寒重型关节痛是寒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寒为阴邪,其性疑滞。主证: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其特点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此型易治。
风湿型关节痛
风湿型关节痛是风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主证:在患病肌内、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 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其特点是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此型较易治。
寒湿型关节痛
风湿型关节痛是寒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主证:患病局部发凉(出冷汗)固定性剧痛,且沉重发板,严重者活动困难,甚至呈瘫痪状态,失去劳动能力。脉沉缓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其 特点是遇冷或阴天下雨病情加重,些型难治 以上分型 并非绝对,也有的是风湿寒邪三并存或郁久化热,应注意辨证。
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起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它临床表现及本院对风湿寒性关节痛调查结果,风湿寒邪侵犯人体所致的主要因素有:
(1)久居寒湿之地或高寒野外作业、野外宿营、野餐 等;
(2)劳累过度、汗出受风、抵抗能力下降;
(3)受寒饮酒,使皮肤血管扩张,易受风湿寒邪;
(4)室内外温差过大,突然外出,不能适应气温的变化而感受风湿寒邪;
(5)汗后游泳、腠理未密或水中作业,感受寒湿之邪;
(6)妇女产后,月经期间,劳动保护不全,防寒设备简陋等,感受风湿寒邪,引起关节疼痛。
(7)夏天较潮湿的地板,睡时吹电风扇、空调。
上述情况与本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尽管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一般并不造成畸形和残疾,但其高发病率已居其它各种风湿病之首,因此必须加强对本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重新认识本病,早日揭开其本质。
1、基于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此病病久者可能发生骨质增生。风、寒、湿、邪可导致关节尤其是负重关节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无氧代谢活跃、氧自由基释放,从而引起关节组织损伤;体力负荷引发关节软骨水分改变,以及表层胶原纤维定向排列改变,是骨关节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从病因上看,推测风关病与骨关节炎存在一定的关联。
2、从基础研究方面分析,骨关节炎的软骨病变由变性坏死发展到“关节衰竭”,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中主要成分蛋白多糖等的代谢异常。而从风关痛动物模型的研究来看,本病虽然未发现明显的软骨病变,但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降解物各种单糖显著增多,间接反映了软骨代谢异常,从病理学角度初步证实病变的靶器官均为软骨,进而证明风关痛与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
3、而从临床上来看,绝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都有长期关节痛的病史,有的甚至长达20~30年。在长期的关节痛过程中,表现为关节不红肿,缺乏炎性改变,并且抗“O”、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X线等常规检查均无阳性所见,但始终被一种不明原因的关节痛所困扰。直至后期出现关节肿胀、关节弹响、X线显示关节退变和骨质增生时,方被确诊为骨关节炎。张志毅认为,这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关节痛极有可能就是风关痛。综上所述,流行病学、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观察等研究,初步证实二者确有一定“纠葛”,提示风关痛可能是骨关节炎的早期病变。
1、孕妇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是要非常的严谨一些,毕竟这是很重要的,是不可轻易的给孕妇进行一些药物,但是如果是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发生妊娠期间病情是会有好转的表现,而且也是比较容易恢复一定的健康。
2、约70%的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在妊娠期间病情能够改善,大多数在妊娠3个月后病情减轻。即使如此,妊娠期间病情还会出现波动,并且大多数怀孕期间病情稳定的患者,多于分娩后再发作。因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妊娠时值得注意的是怎样用药的问题。
3、对于非甾类抗炎药,怀孕初的3个月以内及妊娠末期务必严格限制使用,怀孕中期需要时可以用。哺乳期间最好选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如布洛芬等。怀孕期间禁止使用细胞毒药物,如氨甲喋呤、环磷酰胺等,金制剂、青酶胺、雷公藤等也最好不采用。
4、把握好这个时期,说明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就会十分的有效果,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存在的其它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可能也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的一种情况,也因此需要用到药物,已经如何进行服用。
5、孕妇的风湿关节痛要在治疗和护理上下足功夫,在良好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同时,也就起到缓解了疼痛的病症。另外患者在平时也要有所注意,应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吃多餐,每次不要吃的过饱,多吃水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