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07:41 来源:网友分享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
(1)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此时打预防针,会使小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2)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小儿。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疫苗和百、白破混合疫苗易发生晕厥、抽筋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
(4)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以及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病儿的康复。必须指出的是,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只要以及功能好的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5)打预防针期间,若小儿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严重的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总之,当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或病理状态时,是不宜打预防针的。但是,这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某种烈性传染病正在流行,已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这时就必须考虑到传染病的危害是主要的,而打预防针的反应是次要的,对上述不宜打预防针的规定应适当放宽,但这应由医生来决定。
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哮喘、营养不良、早产儿、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免疫力低下等,一定要告知接种门诊的医生。
如果正处在疾病的恢复期,也一定要告知接种门诊的医生。
打针前注意观察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如果有,一定要告知接种门诊的医生。
接种前一天,一定要观察孩子全身,看有无湿疹等皮肤病,观察有无皮疹、丘疹等症状。
观察孩子上次打针的地方,摸一摸,看有无硬结、感染。摸一摸腋窝、腹股沟,看有无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打过卡介苗的孩子,一定检查仔细。
了解将要接种的疫苗和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果是打的是自费疫苗,还需要带人民币了。如果可以使用医保卡,还要带医保卡。
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手段,可是有的孩子打完预防针后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让家长很着急。打预防针后发烧属于正常的接种反应。我还向医生请教了孩子打完预防针后发烧的处理方法并照着做了,孩子很快就恢复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方法。
1预防针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制成的,都是一些异性蛋白或带有抗原性的物质,尽管进行了灭活或减毒处理,但仍会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发热就是最常见的反应,如果是低热,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1—2天后会自行缓解。
2如果孩子体温较高,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给他降体温。如用温水擦拭全身,用冰袋敷头部,做做全身按摩等。
3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9°C,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这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儿退热片、美林、百服宁等退烧药。如果服药后仍然高烧不退,应急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