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 17:31 来源:网友分享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的低聚糖的浓度很高,在肠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可以防止宝宝上火。
2.选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选用适宜的配方奶,并在两次喂奶间隙,多给宝宝喂白开水。
3.合理添加辅食:4个月的小宝宝要适时添加辅食,如米汤、红薯泥、菜泥、肉泥、肝泥、水果汁等;宝宝6个月后,还应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预防上火和便秘。
4.改善饮食习惯:宝宝的饮食应该清淡,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此外,要让宝宝少吃零食,尤其是不要吃油炸、炒制或红烧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5.多喝水勤洗手: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1岁以上的宝宝可适当喝一些蜂蜜水,清肺又润肠。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养成勤洗手、多锻炼的习惯,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6.服用专用药物:临床医生表示,婴儿上火有眼屎,建议饮食跟药物双管齐下。妈妈可以适当给宝宝服用一些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如三公仔小儿七星茶等。
除了婴儿上火有眼屎,春季还是红眼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全面呵护宝宝的眼睛健康。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春、夏季易流行,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眼睛发红、结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等。预防宝宝红眼病,家长应尽量不要或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游泳池、电影院、商场超市等,以免宝宝被传染。平时要教育宝宝注意个人卫生,不要让宝宝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旦宝宝感染上了红眼病,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婴儿上火有眼屎怎么调理?春季是宝宝生长最快速的季节,妈妈们应对宝宝进行科学合理的春补和护理,避免宝宝上火。另外,日常也要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宝宝的抗病能力。
1、大便干
症状:大便干结,粪便硬结而量少,呈栗粒状,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危害:患上便秘的宝宝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便秘会降低免疫力,让宝宝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长期排便不畅,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2、小便黄
症状: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颜色变黄,分量变少。
危害:长期小便短黄,代表宝宝身体经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动和身体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3、口舌生疮
症状:未会说话的宝宝多表现为不肯吃饭,容易烦躁,不安哭闹,甚至不愿喝水。有些宝宝会不时在口腔附近用手触动。
危害:口舌生疮导致宝宝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使宝宝正常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身体发育。而且一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即为“烂嘴角”。
4、睡不香
症状:宝宝睡觉的时候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
危害:睡不香导致生活作息紊乱,也使宝宝容易出现生气、精神烦躁、脾气急躁冲动、情绪波动等状况,从而进一步加重宝宝上火问题。最终导致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后果,影响宝宝正常身心发展。
5、眼屎增多
症状:有些宝宝会出现眼内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
危害: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引发麦粒肿。麦粒肿俗称针眼,是宝宝常见的眼病。
6、有口气
症状:口气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危害:有口气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体验,而胃火严重时会同步出现大便干结等问题,形成上火的恶性循环。
1、阴阳不调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容易出现阴虚火旺、虚火上升的状况。事实上,宝宝的“火”通常都属于实火,一般由于吃得过多,导致胃火发生。
2、病邪入侵
孩子容易“上火”,有个主要的原因是宝宝自身脏腑娇嫩,免疫系统脆弱,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机侵入宝宝的身体,一旦病邪滞留在体内,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另外,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和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使得宝宝产生“内火”。
3、由便秘引发的“上火”
孩子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相对较少。而平时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进食比较多,如果健身运动和活动又较少的话,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障碍,积食成滞,郁积于胃肠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虚火内燥的常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