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腹泻的推拿改善方法

2017-11-02 06:53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腹泻的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

  (1)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

  (2)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

  (3)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肠道外感染: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粘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二、小儿腹泻有哪些临床表现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机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有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1)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低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脱水: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见表1),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见表2),以前两者多见。

  (3)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与脱水程度平行。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据血C02CP分为轻度(18 ~13 mmol/L)、中度(13 ~ 9 mmol/L)、重度(<9 mmol/L)。

  (4) 低钾血症:多见于急性腹泻脱水部分纠正后,或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伴腹泻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清钾<3.5 mmo1/L;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U波及心律失常。

三、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h,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h,应尽早恢复饮食。

  (二)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 ml;2—10岁者,150 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2、轻中度脱水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1)=体重(kg)×(50-75)。4 h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 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

  4h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3、中重度脱水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头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三部分。

  补充累积损失量

  (1)液体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轻度30~50 ml/kg;中度50~100 m1/kg;重度100~120 m1/kg。

  (2)液体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等渗性补1/3~1/2张,低渗性补2/3张,高渗性补l/3~1/5张。

  (3)具体方案:可参见表3。 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不伴循环障碍者如吐泻严重则必须静脉补液,输液速度应于8~12小时内补入。中度脱水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脱水者应分两步骤:①扩容阶段给予2﹕1等张液,按20 ml/kg,于30~60分钟内快速滴入,适用于任何脱水性质的患儿。②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根据脱水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液体,并扣除扩容量后静脉滴注,7~11小时内补入。

四、小儿腹泻的推拿改善方法

  一、基本手法

  1)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平揉下腹部,待腹部温软后,叠神阙,拇指平揉关元穴。

  2)点双侧带脉穴位。

  3)沿下肢足阳明胃经和三条阴经路线,由上而下行擦法。

  4)将患儿置于俯卧位。由长强至大椎穴行顺序捏提督脉,加提捻或提拉,在腰骶部以拉响为宜。反复按摩7~9遍。

  5)重点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等。

  6)医生用指背快速搓揉八觥穴。

  7)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拿揉大腿外侧,在三阴交处行拇指拨揉法,揉点太溪穴。

  二、随病症增减手法

  1)湿热泻者:对于此类症状,用泻法(逆时针旋)点揉足三里、合谷穴;揉摩腹部,中等刺激,手角稍深。

  2)伤食泻者:对于此类症状,旋摩全腹,揉脐周、左下腹:双拇指按揉中府穴,点带脉、大横穴。

  3)虚寒泻者:对于此类症状,应从耻骨边缘至胸骨剑突,沿任脉自下而上用双拇指行轻推法;揉膻中、中脘、气海等穴。医生将掌心搓热,按于小腹部,以关元穴为主,行缓摩法;搓双掌心、双足心至热。

  三、爱心提示

  1)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挑捡食物,不暴饮暴食,不食不洁之物;治疗期间,禁止食生冷、油腻之物。

  2)治疗前、后半小时,禁止食水。

  3)治疗后二小时,禁止剧烈运动。

  4)按摩前记得要修剪指甲,清洁双手。

  5)按摩时要注意温度,控制好空调的温度,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