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1 06:43 来源:网友分享
幼儿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孩子刚来到世上是什么都不懂得的,所以什么事情都需要从头学习,如果从基础上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从每件事情的最初认识上就有很好的方法的话,自然而然的孩子的智力就会提高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
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婴儿生来就有一种被称为无条件反射的先天性反射活动。在成人的关照下,他依靠这类反射维持自己的生存。如他能吸吮、吞咽、呼吸,能在强光下眯缝起眼睛,他能用哭泣的方式对各种不适宜的刺激,如痛的刺激、不适宜的温度刺激及不适当的体位等做出反应。在这些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他们开始接受从成人那里来的“教育”,形成各式各样的后天性反射。如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如果总是用一个习惯了的姿势抱他,那么自第9~14天开始,每当母亲以这种姿势抱他,即使还没有开始哺喂,他也会有吸吮动作。这是由于每次母亲抱他产生的皮肤触觉、关节内感觉以及半规管平衡觉等这些复杂的刺激与紧接而来的食物(母乳)强化相结合所致。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哭就将他抱起来,久而久之,小儿就会养成一哭就抱的习惯。一哭就吸吮奶嘴,不拍打摇晃就不能入睡等条件反射,都是小儿生后成人那里接受“教育”而养成的不良习惯。因而,婴幼儿的教育应该从他降生之日就开始。
为了更好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干预,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开发,我们根据婴幼儿感知觉、运动、语言以及社会行为发育的一般规律设计了4~5个月婴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以便于临床工作中指导家长对小儿进行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
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视觉训练
(1)训练小儿追寻物体。用玩具声,吸引小儿转头寻找发声玩具,每日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以拓宽小儿视觉广度。
(2)颜色感知练习。让孩子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可使婴儿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3)婴儿视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在半岁以前。可选择一些大小不一玩具或物体,从大到小,让小儿用手抓握注视,然后放在桌上吸引小儿注视。还可训练小儿注视远近距离不等的物体,以促进视力发展。
2、听觉训练
(1)方位听觉练习:吸引孩子寻找前后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发声源,以刺激小儿方位觉能力的发展。
(2)区分语调训练:根据不同情景,用不同语调、表情,使孩子逐渐能够感受到语言中不同的感情成分,逐渐提高对语言的区别能力。
(3)让孩子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接触各种声音,可提高对不同频率、强度、音色声音的识别能力。
动作能力的培养
1、俯卧支撑练习:使小儿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鼓励、诱导孩子将头、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只手支撑身体抬起头、胸。左右手轮流支撑训练,每日数次,每次数分种。
2、翻身练习:训练小儿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婴儿仰卧位,成人左手将婴儿右手向头部方向轻轻拉直,右手轻握小儿右膝盖内侧。让他左腿弯曲,并利用右手腕背力量使小儿右腿贴于床垫或地板上,然后轻轻提起小儿左边腿部,顺势让他右滚,翻成俯卧位。用同样步骤辅助小儿从左侧翻滚至俯卧位。每日训练2~3次,左右翻身各l~2次。逐渐训练孩子不需要帮助成功翻身。
3、练习坐
(1)拉坐练习: 4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小儿拉坐。婴儿仰卧位,成人双手的大拇指插入婴儿手中,让他握着,其他手指则轻轻抓着婴儿的手腕,使小儿双手伸直前举,手掌向内相对,两手距同肩宽,然后轻轻向前拉起婴儿双手,使小儿头、肩膀离开床面抬起。此时婴儿会试图屈肘用力坐起来,保持此姿势5~6秒,再轻轻让小儿躺下,再重复2~3次。应注意:拉坐练习是让小儿借助家长的轻轻帮助自己用力坐起。如果小儿被成人拉坐起来时,手无力屈肘,头部低垂,表示还不宜做这个动作,必须先进行俯卧练习,强化颈背肌肉及上肢肌肉力量,过些的时候再进行练习。
(2)靠坐练习:5个月左右训练小儿靠坐。将小儿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有靠背的小椅子上或在小儿身后放些枕头、棉被让练习靠坐,以后逐渐减少小儿靠垫的东西,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
4、手部动作训练
(1)伸手够物:通过伸手够物来延伸小儿的视觉活动范围,使小儿感觉距离、理解距离,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抓握:选择大小不一的玩具,来训练小儿抓握,促进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发展玩法:通过游戏,教小儿玩不同玩法的玩具,如摇晃、捏、触碰、敲打、掀、推、扔、取等,使他从游戏中学到手的各种技能。
5、蹬腿练习:小儿4个月时,就可以有目的地训练小儿腿的支撑。成人采取坐位,双手从小儿腋下扶抱小儿,使小儿的腿支撑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成人扶抱着小儿做蹬腿动作。开始成人可将小儿抱起,再落下让小儿脚踏在成人腿上时,又再将小儿抱举起,再落下,来训练小儿蹬跳。蹬腿练习可促进双下肢骨骼和肌肉的充分发育。需注意的是,举落的动作应轻柔缓慢,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应太长,一般每日2次,每次1~3分钟左右。
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应从小培养小儿有规律地作息。4个月后可将小儿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1.5~2小时。夜间如小儿不醒,尽量不要惊动他。如果小儿醒了,尿布湿了可更换尿布,或给他把尿,孩子若需要吮奶、喝水可喂喂他,但尽量不要和他说话,不要逗引他,让他尽快转入睡眠。要注意孩子睡觉的姿势,经常让小儿更换头位,以防小儿把头睡偏。
2、饮食:有规律地进食,可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如,在接近喂奶的时间,胃肠就开始预先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这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4个月后,每日喂养次数可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夜间视小儿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小儿夜间不醒或不愿进食,可不哺喂。可开始逐渐训练让小儿学会用勺吞咽食物,为以后断奶用勺进食做准备。开始可先用勺喂开水,若不出现呛,可逐渐开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方法:将小儿斜卧位抱置于胸前,用小勺将食物轻缓置入小儿口中,当小儿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开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后逐新增多,可以于喂奶前训练,以防小儿吐奶。每次喂食时,告诉小儿所进食辅食的名称及味道等。
3、卫生习惯的培养:当小儿将有危险或不干净的东西放人嘴里,成人应立即制止,用严肃口气对孩子说:“不行”。并将放入口的物品取走。小儿会从成人的行为、表情和语调中,逐渐理解什么可进食,什么不可以放入口中。
4、独立能力的培养:可在小儿身边放些玩具,让他自己单独玩一会儿,在孩子有困难时,成人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支持鼓励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认识自我:将小儿抱坐在镜子前,对镜中的小儿说话,引小儿注视镜中的自己和家长及相应的动作,可促进小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2、应随时随地教小儿周围东西的名称。多听多练,孩子的言语能力很快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和小儿说话,不仅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语调,还应结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成人不同语调,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逐渐学会正确表露自己的感受。
3、发音训练。和孩子说话时,应坐在孩子正对面的位置,使小儿能够清楚看到您的口形、表情,说话速度要慢、而明确。
4、躲躲藏藏游戏:既锻练了小儿感知觉的能力,培养小儿的注意力和反应的灵活性,还促进了小儿与成人间的交往,激发小儿愉快的情绪。
一、在运动方面:要训练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会爬行,就不管不教, 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会跳绳,可以让孩子先练手 摇的动作,然后练腿跳的动作,再练协调在一起的动作。
二、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从训练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离的东西,能摆弄物品,最后能拆装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去抓东西,家长可以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 孩子学会用手去抓悬挂物。
三、要训练孩子的感知觉: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看,注视、追踪彩色的、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孩子的视觉;通过让孩 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 觉。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味丰富的色彩、声音、气味的刺激。
四、要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 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一斤有几两,教孩子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
五、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要多和孩子说话和交流感情。让孩子多听音乐、对话、儿歌、故事等,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
六、家长要多拥抱、抚摸和逗引孩子:来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多让孩子与他人接触,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单单放在一边不管不问。
七、要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例如:吃饭、喝水、穿脱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系鞋带等,逐步训练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对于七、八岁的孩子,要想提高智力水平,不能仅仅着眼于训练学习能力, 还应该在心理专家科学指导下,训练他们的注意力、自制力、反应能力、协调 性、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亲情教育法
母亲和周围的人要对孩子表现出友好、喜爱和鼓励。这种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早期教育的始终。只有孩子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他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并作出友好的反应;才会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外界环境、尝试新事物。亲情教育可以促进孩子情感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感官刺激法
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对孩子感官的刺激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拿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带响的玩具,让孩子去看、去听、去摸。让孩子多接触自然,扩大孩子的视野,看看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听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松涛声、鸟叫声等。给孩子唱唱儿歌,放放音乐,以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为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搭积木、玩玩具、穿脱衣裤、扣纽扣、撕纸、剪纸、做泥塑、玩水、玩泥沙、折纸等等,以发展孩子的操作能力;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早听、多听成人讲话,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等,以发展孩子的语言和记忆等思维能力。
3、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孩子在学前年龄段最适合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方式,其中的智力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极重要手段。
4、宽松教育法
要鼓励孩子积极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能动手、会走路后,他们对什么都有新鲜感,什么都爱去摸一摸,有时他们的“破坏”行动会让你哭笑不得。但这实际上是孩子观察世界的积极思维,是孩子探索心理的开始萌芽,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千万不要随意限制孩子的行动。
4、情商培养法
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孩子与同伴一起游玩,并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争端。这样可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同情、学会帮助、学会谅解、学会解决争端等,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打针、吃药,要教育孩子控制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等。这些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
每个孩子的身心教育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早期教育,不要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也不要放任自流,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特长,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