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小儿脑瘫的日常护理措施

2017-11-15 06:3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周至3或4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因。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二、小儿脑瘫的分类表现有哪些

  痉挛性偏瘫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四肢瘫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共济失调型

  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不少见但多不严重。

三、小儿脑瘫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物理治疗

  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理疗)等等。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等。

  矫形器的应用

  在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矫形器,以达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矫形器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类型,因此,应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共同商榷决定。

  言语治疗

  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心理行为治疗

  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家庭训练计划

  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针对性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的牵伸治疗;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特殊教育

  小儿康复治疗还应包含针对不同智力水平的特殊教育,因此,建立融医疗、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机构,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连续性服务的很好模式。

四、小儿脑瘫的日常护理措施

  一、生活护理

  日常的一般性护理大家都比较了解,一些年轻家长也都比较熟悉,比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小儿脑瘫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小儿脑瘫患者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同时为患者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者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小儿脑瘫患者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给小儿脑瘫患者提供大量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护理人员应对独立进食困难的患者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小儿脑瘫患者头处于中线位,因为患者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同时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三、皮肤护理

  在小儿脑瘫发生以后,家属应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这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来说非常重要。由于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儿脑瘫患者往往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经常帮助患者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同时还要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四、心理护理

  小儿脑瘫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家属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治疗人员应耐心讲解小儿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