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5 07:11 来源:网友分享
1.站在某处,找一个比较远的树和一棵近一点的树,然后观察近处的树一会儿,再观察远处的树一会儿。这个方法有调节眼睛肌肉,放松的作用。观察的时候要尽量多看树的细节。
2.手掌搓热,捂在眼睛上,反复做,这样也是放松眼睛,而且很舒服,这个动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3.日光浴,天气晴朗时,闭着眼睛,对着太阳,让光线透过眼睑,刺激眼细胞。我们近视的人都对光线很敏感,一遇到强光就会眯眼睛或者斜眼。这样做是可以提高我们眼睛对光线的接受能力。
4.晚上,天上有星星的时候,就数星星,用眼睛去找星星,但不能老盯着一颗星星,这样眼睛会产生疲劳。
5.坐着或者站着,眼睛先平视前方,然后眼睛做上下左右运动,让眼珠尽力朝着每个方向拉伸,每个方向停留几秒就可以。我们近视后会发现眼睛都变形了,这个方法可以把我们的眼睛在调节回正常的形状,也有助于恢复眼睛的聚焦能力。
6.眨眼睛,眨眼睛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这个是随时都要做的。
7.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1.内因
(1)遗传素质
遗传虽然是近视眼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近视并不一定都是因为遗传而引发的。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是高度近视的人的话,那么家族遗传的可能性必然占到了非常大的部分,这是因为高度近视眼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发育因素
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
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2.外因
外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一般来说,文字工作者、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以及学生都是近视眼的高发人群。这些人群大豆需要近距离的进行工作,这就必然会给眼睛带来压力与伤害,那么自然也就会导致近视眼的问题。
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
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预防近视眼
1、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通过科学的调查与研究,发展出来的一种保健眼睛的有效方法。事实上,眼保健操从小的时候就是人们比较了解的护眼方法。但是很可惜的是,对于眼保健操这一方法,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于穴位的要求以及坚持进行的态度,也就不能保护自己的眼睛了。
2、用眼卫生
培养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讲究用眼卫生。阅读书写时应有正确的坐姿,脊柱保证正直,身体不前倾,使眼书距离保持在30-50cm(一市尺左右)。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路上看书,不要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同时,读写的持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30-40分钟要休息片刻,学生下课后要到教室外进行望远活动。看电视时,每小时应休息5-10分钟,眼与屏幕的距离一般为3-5米,室内要有一定的照明,避免耀眼。看完电视后最好做一下眼保健操。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睡眠,活动时间和注意个人卫生。睡眠时间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每天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并注意合理营养,避免偏食,增强学生体质和抗病能力。
4、照明要标准
不能过暗或过强,照度与视觉活动有密切关系。光源的距离与光照度应成反比;因此阅读用灯距桌面要近,不要悬吊过高。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或暗的路灯下阅读,写字,更不能在近距离下长时间看电视节目,以免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紧张,台灯应放在左前方,写字时不使手的阴影遮住光线。桌面上的照度光线要柔和,如使用白炽灯最好为25-40瓦之间,位置以不直接照射眼睛为宜。电视最好为大屏幕,距离眼睛应在3米以上。
5、定期检查视力
发现视力不良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近视患者应作散瞳验光,配戴适度眼镜。
6、改善学习环境的条件
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环境的条件。如课桌椅要按学生身高配置,并定期调换座位。学校的建筑要符合卫生标准,自然采光要均匀,人工照明要合理,定期粉刷教室墙壁,黑板保持乌黑,教师书写要工整,字体不要太小等。
7、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课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不能过多地沉溺于游戏机、电脑、电视中。
8、改变游戏方式
现代城市儿童游戏方式多以室内娱乐为主,如个人玩具,游戏机,电影,电视等,已很少见儿童自发的室外集体游戏,这样孩子在已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里也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很少有机会能脱离视近环境。为此,家长及老师应鼓励孩子改变游戏方式,多做室外活动。
9、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合理 饮食 ,不能偏食,挑食,过多地吃糖或零食。近视眼患者多补充蛋白质,钙质和磷质,维生素等,此外还需补充锌,铁等元素。
看了专家的建议后, 相信你已经对预防近视眼有了充分的认识。总的来说,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坐姿,注意用眼卫生,和改善用眼环境,就可以让近视眼远离你。
预防近视眼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其实,假性近视眼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例(不超过3%),它只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举个例子:一个5岁男孩,视力只有0.6,被诊断为“150度假性近视”,经过1年治疗,摘掉了眼镜,视力恢复到1.0,家长称“假性近视已好”。
而事实上,经过客观医学验光,孩子却是100度远视,根本就不是近视。因此,年龄不是界定真假性近视的标准,视力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医学验光。
误区二:戴眼镜早=近视加深
有些家长抱着“越早戴眼镜,以后度数就会越高”的陈旧观念,毫无根据地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其实,这一认识甚至比误区一中“假性近视观点”的影响更大。
应该根据验光的结果,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条件考虑配镜处方。在配镜之前,第一件事是接受验光,只有明确眼的屈光状态,才能给予合适的矫正。
误区三:散瞳验光有害眼睛
事实上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散瞳后数日瞳孔即可自行恢复正常。青少年验光需要散瞳,即用眼药水使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在消除调节作用的情况下验光。
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而且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尤其是幼儿或小学生散瞳验光,更有助于得到一个客观的指标,使验光度数更为准确。
误区四:各种疗法都能治近视
家长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戴上眼镜。因此,孩子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家长就会盲目地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治疗。其实,现在许多治疗近视的方法和仪器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起反作用。
例如现在盛行的学生渐进镜,在防治近视发展方面的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阶段,更为重要的是,验配此类眼镜需要专业的屈光检查,包括隐斜度的测定、单眼瞳距的测量等,如果没做全面的检查就验配出渐进镜,反而会加重眼睛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视功能。
很多媒体广告中大肆宣传“只需夜间戴就可摘掉眼镜”的“近视矫正镜”,从原理上看,都属于角膜塑形镜类,此种眼镜必须由具备行医资格的验光师经过详细的角膜地形图检查、准确的验光及谨慎地斟酌,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处方,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操作的。
误区五: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一些家长在孩子患了近视后,总是喜欢在寒、暑假期间为其治疗近视。许多不良商家也正是利用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其实,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
另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五六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20岁左右方可停止,因为此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一般不会再发展了。
误区六:戴眼镜后不必复查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眼镜后,就不再带其去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经常让戴眼镜的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具有以下好处,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能明确患儿的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
因此,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应经常带其去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也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