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08:34 来源:网友分享
首先,家长们要懂得几个保护肠胃的基本原则
第一是少吃油炸食物,油炸食物最易生热,热又会引起燥。且吃多了煎炸食物会消耗体液,里面的调料也会伤及孩子的肠胃;
第二是生冷食物要适度,因为过多生冷食物可能阻碍脾胃运转;第三是少吃肥厚之物,如黄鳝、泥鳅、鲍鱼等,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偏高,孩子吃下后,多余的蛋白质无法消化,就积存在肚子里,引起肠子蠕动不正常。
其次,是家长们要如何才能发现小孩有肠胃问题
孩子的肠胃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伴随一些特别的症状,家长如果了解这些症状,就能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
孩子的肠胃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伴随一些特别的症状
当然,常见症状家长都比较清楚,如打嗝是有酸臭气、腹泻、呕吐等,这些显示孩子可能有肠胃方面的问题。还有,孩子如果拉“米糖尿”和“白屎”,即排泄物呈白色,也是肠胃出现问题的征兆。
另外,有些孩子喜欢趴着睡觉,其中部分孩子属于习惯问题,而有些的孩子就是肠胃不舒服,他只好通过趴着睡觉来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按摩,以减轻腹部的不适感。这类孩子的肠胃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有问题了,需要慢慢调理。
最后,家长们想要让孩子拥有一副好肠胃,那么调理饮食是个好办法
这里提供几个食疗的小方子,可供家长们选择。
一、买慈姑10个,敲碎后加入麦芽糖(即叮叮糖),加水熬煮饮用。
二、灰冬瓜皮,加入炒黄的糯米,熬水加麦芽糖服用,这道冬瓜饮有健脾开胃除湿的功效。
三、用30g白蔻熬煮成500ml水,再加入100g黄豆可以当作孩子平时的零食,也有护理肠胃的效果。
除了饮食之外,情绪也很重要。如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打、骂、追、灌会影响他的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到他的肠胃。所以,这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坏习惯一:不好好吃正餐
正餐不好好吃,零食却不停嘴,这是许多宝宝的坏习惯。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孩子的肠胃功能下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好吃的就吃到撑得不得了,不好吃的干脆不吃,将偏食进行到底。
另外,滥给孩子吃营养品,会使过多的高蛋白、高糖的物质积存在孩子肚子里,孩子消化不了,会引起肠子蠕动不正常,造成肠痉挛、肚子胀痛,也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坏习惯二:大人嚼烂食物给宝宝吃
害怕宝宝因为咬不烂食物伤害牙齿或不消化,有些大人会自己嚼烂食物后在喂宝宝吃,这样不仅会伤害宝宝肠胃,更容易将细菌带到宝宝体内。
大人口腔里有很多细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为成人身体的抵抗力比宝宝要强,有些致病细菌成人接触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宝宝接触后很可能患各种疾病。
坏习惯三:爱吃凉食物
冷饮、雪糕,还有部分凉凉的点心和菜式都是非常美味的,相信宝宝们都很喜欢吃。可是,这些食物对宝宝的肠胃非常不好。
过凉的食物进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缩。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小孩子不应该吃过凉的食物。
至于发病原因,其实多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症状,其中食物的选择便是一个方面。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对于所摄入的食物自然比较挑剔,家长在喂养时应尽量搭配儿童能够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儿童摄入油炸食物、冰淇淋、等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另外,搭配是保证营养均衡的重要方法,对儿童更应如此。家长如果仅根据儿童的口味偏好来选择食物,也容易导致儿童消化不良,尤其是很多儿童都偏好于糕点类、巧克力等,摄入的食物种类比较单调,不仅会导致一些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如、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未及时得到供应,长此以往,这种饮食习惯也容易引起。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儿童体型也与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有关。从外观上来看,儿童的体型,特别是婴幼儿有个共同特点,即一般肚子都比较大而且外观看起来是鼓鼓的,有专家曾指出,这正是因为肚子的位置是中医所说脾经巡行的地方,而中医所说的“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恰恰是因为孩子的脾还不强健,相应地,被脾所主的肌肉无力,还不能约束腹腔中的内脏,所以肚子是膨出的。有些膨出是正常情况,但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大且周身却很瘦,便有 “疳积”的可能。即有些儿童在长期吃一些过于甜腻、不好消化的东西之后反而较瘦,总而言之“疳积”是消化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脾气虚弱有直接关系。
中医认为脾受损易致消化不良,中医的观点也证明了这一点:脾乃后天之本、小儿之本,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即脾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摄入的食物在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通过脾的运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出现问题,人们便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便溏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另外,溢奶、腹胀、口臭、拒食及夜卧不宁等也可能与宝宝脾胃不和有关。
众所周知,小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身高的增长或许是这一时期生理发育最直观的表现,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生后的前几年生长发育速度都比较快,第一年身高能够增长25厘米,相对应的是,快速的生长发育对营养也有较高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的事实是,由于的消化器官发育并未完善,胃及肠道内黏膜比较柔嫩,消化液分泌不足等,儿童的消化功能还相对较弱,这也是儿童容易出现、不振的重要原因,很多对成人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却有可能是儿童无法适应的,这也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另外,如果在喂养过程中未充分注意摄入食物的种类及质量等,反而容易引起儿童肚子胀、较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现象。
总的来说,儿童时期特殊的生理状况与对营养及饮食的高要求之间其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长时期喂养不当反而会引起并影响脾胃功能,如何让儿童既有食欲同时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是不少家长遇到的共同难题。
婴幼儿如果因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家长往往都比较担心,因为一旦症状持续,消化不良会直接表现为小儿变瘦、精神状况不佳等。中医对于治疗儿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厌食症也有疗效,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中医主张通过健脾来逐步恢复儿童的消化功能。因此,一旦孩子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建议家长可以选用一些药性温和的具有消积食健脾功效的中药。鉴于儿童脾胃都比较脆弱,建议给孩子用药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3-5天;而在选用药物时应当慎重,多听从专家意见选择合适的、对症的,少吃药,吃好药!
腹泻:
腹泻是宝宝最为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要的表现症状,还常伴有腹胀、腹痛、厌食、呕吐等多种胃肠道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发。通常受着凉、细菌病毒感染、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引发。
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逐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胀气:
造成宝宝腹部胀气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吞食过多空气、胃肠蠕动障碍等,就容易造成宝宝腹部胀气,大多数对症治疗即可。
如用奶瓶给宝宝喂食时,宝宝吸吮太急就容易吸入过多空气,而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或瓶身倾斜时,空气也会经由奶嘴缝隙被宝宝吸入肚内,导致胀气。所以,在喂养时要加以注意,选择合适的喂养姿势,并选用合适的喂养工具。
呕吐:
如果你的宝宝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吃过东西后会马上呕吐,或没有原因地发生呕吐,那么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如果宝宝的食管和胃之间的肌肉没有正常发挥作用,使胃里的食物向上反涌到咽喉处,就造成胃食管反流。虽然宝宝不会表达,但是他也可能会感到腹部难受,或咽喉和胸部有烧灼感或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