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07:22 来源:网友分享
1:喘气艰难
宝宝吃多了时候,胃部会挤压隔膜,占领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无法完全扩张,喘不上气来,宝宝会表现为打嗝状态,所以这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了。
2:呕吐
宝宝如果吃得太快或没有彻底咀嚼就咽下去了,就会觉得胃胀导致呕吐。尤其是油腻或平时很少吃的食物,会搅乱宝宝的胃,释放出一些恶心甚至腹泻的化学成分,宝宝肠胃消化不良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偶尔出现呕吐现象。
3:长胖
宝宝吃太多身体会将多余的食物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时间一长就会肥胖,现在的儿童肥胖率也是增多的,会影响生长发育,包挂骨骼、智力等;所以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克制饮食,一般一顿饭7分饱就合适了。
4:胀气
父母让宝宝没有饮食节制的话,一次性吃太多事物,会导宝宝吃完后消化不良,肚子胀气等;这是因为太多食物超过了宝宝肠胃所能消化的功能限制了,有些多余的食物不能得到及时的消化就会导致积食,造成肚子胀气。时间长了宝宝就挑食厌食,不爱吃饭了。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吃几顿饭以及都吃什么,而不是吃多少。以一岁八个月的孩子为例,这么大的孩子,完全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饭了,因为孩子通常比较喜欢这样的氛围。这么大的孩子,一天吃三顿主食 ,加上三次奶,再加上一顿水果就行了。具体来讲,吃主食的时候,只要孩子开始捣乱或者摇头,就是表示孩子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勉强了;
三次奶的量加起来有500毫升就可以了;水果呢,最好吃应季的水果,别吃反季的,反季的要么是大棚里的,激素什么的含量会比较多;要么是冷冻在冰库里的,营养素流失会比较重一些;而且一天只吃一种,第二天再换,不要一天一次吃多种,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胃肠负担。
另外,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一定每顿饭胃口都很好,都吃得很好,如果这顿吃得不好,也不要逼他、勉强他。中间不给他零食吃,如果身体没问题,下一顿就会吃得好些,千万不要饿了就给他零食吃,这样会恶性循环,整饭不好好吃,零食吃得比较多。
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就表示孩子吃得不错,不用整天逼着孩子多吃。
1)呕吐
婴幼儿的胃不像成人那样呈垂直位,而是处于横位或半横位,平时正常喂养之后,为了避免宝宝呕吐,也需要把宝宝竖抱着拍拍背,使胃内空气排出来。如果宝宝吃得太饱,胃内食物过多,空气难以排出,所以很容易出现呕吐的症状。
2)便秘和腹泻
吃得太饱容易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荷,无论是胃肠道的蠕动还是分泌的消化液,都不能满足过多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容易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问题。
3)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吃得过饱会刺激胃肠道血运加强,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4)身材矮小
人在饥饿状态下,会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可刺激儿童骨骼生长。因此,每次给宝宝喂奶不要太饱,否则会阻止生长激素分泌,让孩子长不高。
5)影响智力发育
宝宝吃得过饱,会造成脑缺血,因为此时胃肠里血液供给增多,而脑部相对处于缺血状态,脑部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供给相对减少,这就会影响到脑的发育,从而引起宝宝智力发育障碍。
6)肥胖脑
宝宝吃得过饱,会导致营养过剩,营养过剩不仅导致“肥胖儿”,同样还会导致“肥胖脑”,使脂肪在幼儿脑组织堆积过多,大脑皮层的脑回变浅,脑的皱褶减少,并且神经脉络丛的发育也差,使宝宝智力水平降低。
古人说的“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讲,如果小孩儿不在生病状态,即便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也是会有食欲的,饿的话也是会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的。如果孩子已经吃饱或者没有表现出想吃东西来,家长却怕亏着他、饿着他,勉强他吃,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孩子长得过胖过快过大。往近了说,这会导致孩子行动不便、表现得比较笨拙,往远了说则会给孩子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1.饮食时间规律
要让宝宝养成按时就餐的好习惯。千万不能因为大人的原因减少正餐,或是变换进餐时间。宝宝需要充分的营养,少了正餐或点心都会导致血糖降低,容易发脾气。
2.食物搭配合理
细心的妈咪每天都变换着各种花样准备食物。给宝宝的食物除了符合宝宝的口味,营养搭配很重要。水果、蔬菜、全麦面包都是营养高、热量低的食物,适合体重超标的宝宝;而花生酱、香蕉、乳酪、酪梨等,则属高热量并富营养的食物,是体重偏轻的宝宝的最佳选择。
3.零食辅食要限量
宝宝总是少不了零食。尤其学步期间的宝宝,由于活动量增大,消耗多,所以饿得快。在给宝宝吃零食或点心时,不要让宝宝吃得太多,具体以宝宝能够正常吃正餐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