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07:46 来源:网友分享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通常会让新生儿的皮肤偏黄,而且眼白也会有泛黄的现象,一般在停止母乳48到72小时之后,症状就会减轻和逐渐消失。
1、最明显的是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宝宝肤色会偏黄、眼白也会泛黄。不过母乳性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2、宝宝身体情况一般都良好。宝宝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3、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4、如果母乳性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建议可以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新妈们也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新妈们可以照平常一样喂养,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
5、不过,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暂停母乳喂养的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以便确认是正常的黄疸情况后继续母乳喂养。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都不会带来影响,所以新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1)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后两三天左右,由于刚脏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会出现黄疸症状。生理性黄疸有各种不同的程度,有的非常轻微,有的黄色很深,但是不会连眼睛都变成黄色。
出生后一星期左右黄的最厉害,随着时间增长,肝脏的功能逐渐发挥,两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失。
母乳哺育的婴儿,其生理性黄疸有时需要一两个月才完全消失。至于大便或眼睛的颜色也变黄,若是婴儿还很精神,则不必担心,应该经常检查血液,确定是否痊愈
(2)感染性肝炎婴儿不会因为刚脏受到感染患黄疸。婴儿的肝炎都是母亲感染来的,母亲患了肝炎,由于滤过性病毒潜伏期很长,母亲发病之前婴儿可能已经感染,因此母亲发病之后再将婴儿予以隔离并没有用,感染性肝炎有的非常轻微,有的则非常严重。在确定肝炎之后会出现黄疸。
(3)先天性胆管闭塞症由于生来就没有胆道或胆道闭塞,使得胆汁无法进入十二指肠而造成黄疸。
通常婴儿出生后两三天出现的新生儿黄疸,在两周到一两个月之间就会消失,但是先天性胆道闭塞症,到了第十天左右会变得更为强烈,而且一直不消失。此外大便的颜色呈灰色,尿呈黄色,能把尿布染黄是其特征。出生两三个月后肝脏会发肿,引发肝硬化症。
一、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2、干预措施: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342mol/L(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支持疗法:同时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
4、酶诱导剂: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二、预防
母乳性黄疸的愈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mol/L(15~25mg/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喂母乳的早产儿比喂配方奶的早产儿更易发生黄疸且黄疸延迟消退。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毒性。早产儿母乳性黄疸与胆红素神经毒性关系处于研究阶段,初步认为对于早产儿母乳性黄疸应相对积极,因为由于母乳性黄疸带来的神经毒性不应忽视。
新生儿黄疸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只不过有的持续的时间短,而有的持续的时间则很长。新生儿中有部分黄疸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就是因为婴儿吃母乳而出现的黄疸。它占着新生儿黄疸的绝大部分比例。那么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4~12周后下降。
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即明显下降,借此可确定诊断,3天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可轻度上升,但不会比以前高。婴儿除黄疸外,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诊断母乳性黄疸要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经过上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母乳性黄疸是要停母乳喂养的,一般情况下停2-3天就会有着明显的改善,严重的话可停一周。但是要建议大家的是:当停母乳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出来,避免回奶,导致幼儿没有母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