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09:38 来源:网友分享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一)前驱期及瘫痪前期治疗: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休息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以减少麻痹的发生和进展。卧床时使用踏脚板,将脚和小腿置于功能位,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有肌痛者,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等,以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还可使用湿热敷,每2-4小时一次,每次15-30分钟。此外,热水浴也有一定疗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可有效缓解症状。
(二)瘫痪期:
1、保持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功能恢复锻炼,以避免肢体畸形。
2、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如地巴唑;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可促进肌肉的张力恢复。上述药物的具体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体温降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就应加强瘫痪肌群的功能恢复锻炼,如按摩、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以促进瘫痪的恢复。对遗有畸形者,可行手术矫治。
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
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为加强免疫力可每年重复一次,连续2~3年,7岁入学前再服一次。口服疫苗后约2周体内即可产生型特异抗体,1~2月内达高峰,后渐减弱,3年后半数小儿抗体已显著下降。临床服用这种疫苗安全、方便、免疫力强而且维持时间长,极少有不良反应,深受广大父母的欢迎
1、经口传染
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就是说有很多的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是通过口腔,进入肠胃道引起传染的。小儿麻痹症也是一样。病毒藏在病人的粪便里,数量既多,存在的时间又很长。如果照顾病人时,给病人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触摸了病人的衣服、玩具和用具,就把病毒沾到手上,吃东西前没有把手洗干净,就会把病毒带到食物上经口而传染。苍蝇喜欢在粪便和肮脏的垃圾堆上生活,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
2、飞沫传染
病毒到咽部或肠壁以后,先在消化道粘膜上、扁桃体、淋巴结等处进行繁殖,以后再侵入神经末梢,顺着周围神经,进入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少数病例侵入咽壁肠道繁殖后经血行、淋巴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到达骨髓以后,最先引起颈部或腰部脊髓灰质发炎,主要是损害前角,以后可以损伤后角及脑膜。有时病毒侵犯了大脑和延髓引起严重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