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06:54 来源:网友分享
引起孩子血尿的原因非常多,疾病更多。从病因看有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外伤、过度运动、药物等;而从疾病分类看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畸形、尿毒症等等。
1、如果小儿出现血尿并且伴水肿应警惕急性肾炎
放暑假了,初一学生婷婷回到乡下外婆家去玩了一周。由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婷婷下肢皮肤长出几个脓疱疹,伴发烧,在乡医院打了3天青霉素,皮肤感染就控制了。秋季开学前不久,妈妈发现婷婷起床后眼皮和脸肿胀,下午就消退,次日颜面部又浮肿,排出的尿液呈烟灰水样,且尿量明显减少,孩子不想吃东西,有时说头痛。在医院量血压高达160/100毫米汞柱,尿液化验可见大量红细胞和蛋白,确诊为急性肾炎。收住院治疗2周,病情好转出院。
点评:急性肾炎是学龄儿童的常见病,居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发病前2~3周多数孩子有呼吸道(如链球菌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临床以肉眼血尿、非凹陷性浮肿、少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早诊治,可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进而危及生命,值得引起家长们高度重视。
2、血尿并伴有疼痛干警惕尿路结石
杰杰是幼儿园小班学生。这天周末在家小便时杰杰直喊疼,妈妈给他轻轻按摩一会儿,孩子尿排出来了,但发现他排出的尿呈血样。这下妈妈着急了,打电话问幼儿园老师,她反映杰杰最近几天也有排尿时哭闹现象。来我院就诊时,检查他外生殖器并无异常,根据以往临床经验,我考虑孩子患尿路结石的可能性比较大。让家长带他去做腹部b超检查,结果报告膀胱内有一个1×0.5厘米大小的石头。经过住院手术取石,一周后杰杰康复出院。
点评:据初步统计,30%以上的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这些孩子的临床表现与年长儿和成人是不同的,肉眼血尿可以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首发症状,可自行消失,反复出现。多见于肾结石。暂时性无尿是婴儿上尿路结石的一个主要症状,一旦尿路梗阻解除,即有尿排出。孩子小便时哭闹或费劲是另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下尿路结石,本例就是明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尿液化验外,腹部b超是最简单、无损伤性的一项检查,特别是尿路结石的检出率高达88%以上。
1,面对肉眼血尿,立即找一个干净杯子,搜集好,立即送到就近医院检查,同时要带上孩子,让医生查一下体很重要。
2,如果尿常规里没有见到大量的红细胞,如果孩子没有任何不舒服的伴随症状,首先要回忆孩子最近有没有吃色素多的水果,比如红色火龙果;或者什么药物,比如抗生素,感冒药,都要一一记录,把这些情况反应给就诊的医生。
3,如果尿常规里确实有大量的红细胞,应该立即办理住院手续,积极配合医生急性相关检查。
4,记录孩子的伴随情况很重要,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烧,身上有没有皮疹,有没有腹痛或者尿急尿频等,小时候是不是过敏体质,作为家长,应该把自己观察到的有用的资料及时反应给就诊的医生。
关于儿童血尿的治疗,和成年人的情况大不相同,规范检查诊断后,医生会针对不同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不同治疗。如果仅单纯镜下血尿,预后一般较好,不必用药,但需要随访,每3~6个月体检一下尿常规很重要。
我们已经得知,血尿是儿童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但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发生血尿现象后并不能说明孩子就一定发生了肾病。
在临床上,导致小儿发生血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肾实质损害可出现血尿症状外,肾以下泌尿系统及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血尿。
因此,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发生血尿的同时,有没有以下的表现,从而来确诊孩子有无肾病的发生:
1、婴、幼儿血尿伴有耳聋、眼疾或其它部位的畸形,要考虑肾脏是否也有畸形。
2、儿童发生血尿,伴有尿量减少、面部浮肿、高血压和腰痛,这可能为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3、血尿伴有尿的次数增多,而且总有一种尿不完的下腹部坠胀感觉,或者小便时伴有尿道疼痛,这表明有尿道或膀胱的炎症。
4、如果孩子发生血尿的同时有排尿困难、疼痛难忍的现象,则可能患有尿路结石。
5、若除血尿外还伴有皮肤出血点,鼻腔、牙龈等其它部位出血,要警惕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等。
6、血尿同时伴有发烧、全身不适、精神萎靡,则要想到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7、孩子的父母及亲属中如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孩子发生血尿时要警惕遗传性肾炎的可能。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可以引起暂时性的血尿,如运动后血尿,有的儿童、青少年在跑步或打球等剧烈活动后,发现有血尿,但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也没有其它合并症状,这属运动后血尿,其原因为剧烈运动后造成的肾脏损害。运动性血尿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服些止血药,让孩子休息直到血尿消失。以后运动时要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大,以提高孩子全身及肾脏对运动的耐受力。
从血尿、蛋白尿到肾功能衰竭,Alport综合征就是这样一步步吞噬着孩子的生命健康。“由于没有特异的自我感觉症状,Alport综合征常常被忽视,公众的知晓率较低。而医生也需要提高认识,如果遇到血尿、蛋白尿的患儿,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在上周末举行的第四届中国Alport综合征家长联谊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儿科教授丁洁表示,如果早期开展尿液检查筛查,Alport综合征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王芳介绍,Alport综合征又称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在肾脏方面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尿、蛋白尿等。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肾外”表现,如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包括黄斑病、视网膜病变等。Alport综合征患者往往在青壮年时期(20-30岁)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因而预后差。对于出现终末期肾脏病的Alport综合征患者,肾移植是有效治疗措施。
丁洁表示,Alport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没有确切发病率,但该病并不罕见。随着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儿被诊断出来。在治疗方面,尽管目前对Alport综合征缺乏根治的方法,但国际专家已形成共识,可以用一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抑制剂以减少尿蛋白水平,延缓病程进展。
“提高患者对Alport综合征的认识、意识及诊断手段,早期明确诊断更为重要,明确诊断后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如激素、多种免疫抑制剂,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及药物毒副作用。”丁洁说,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Alport综合征目前还不能预防。但是,随着诊断水平或手段的提高,特别是基因诊断的普及,未来可以做到优生优育,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避免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