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08:23 来源:网友分享
小儿肺炎若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治疗,任其病情发展可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重症(重危)肺炎病儿,由于明显的低氧血症或/和高碳酸血症其病理生理变化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影响着心脏血管功能。
肺炎合并心衰前期(肺动脉高压期)的临床表现,如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症明显,烦躁不安,肺部音,可有呼吸性或/及代谢性酸中毒,此期应密切观察。
2.呼吸衰竭:
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是小儿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婴幼儿肺炎由于病情加重,经常发展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3.脓胸和脓气胸:
肺炎症状持续,体温降而复升或持续不退,全身症状恶化,或在败血症过程中出现干咳、胸痛、气促、憋气等症状应疑有脓胸的存在。
1.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小婴儿可不发热、咳嗽频繁、呼吸加快、三凹征。婴幼儿有食欲不振、恶心、吐泻等消化道症状。新生儿症状不明显。重症肺炎则呼吸系统症状加重,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2.腺病毒肺炎:
为腺病毒引起。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表现为急起稽留高热、萎靡嗜睡、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常在高热4~5天后才开始出现湿音,以后出现病变融合所致的肺实变体征。少数患儿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3.支原体肺炎:
为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多见于年长儿,常有发热,热程1~3周。刺激性干咳较突出,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婴幼儿发病急,病情重,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喘鸣较突出。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70%)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其病情重,发展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出现早,可合并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易引起脓胸和气胸并发症,病死率高。
在婴儿室和院内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为耐药菌引起,病情重,不易控制。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腺病毒肺炎患儿及全身性或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儿易患此病且较重。
5.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占婴幼儿肺炎的绝大多数,春季多发。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可高可低,可伴头痛、烦躁,症状逐渐加重,咳嗽明显,可有喘憋、呼吸困难或青紫。小婴儿常见呛奶、拒乳,年长儿可有寒战高热、咯铁锈色痰。体征早期不明显,严重者呼吸急促、口周发绀或伴三凹征;少数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可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也可发生惊厥、休克或昏迷。
1.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
(3)置患儿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
(4)给氧吸入。
(5)遵医嘱给抗生素,消除肺部炎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给患儿更换体位,鼓励患儿咳嗽。
(2)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3)鼓励患儿多饮水。
(4)遵医嘱给予化痰止咳药。
3.维持正常体温理:
(1)定时测体温。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2)观察退热效果,及时更换汗湿衣服,注意保暖。
4.营养和水分的补充:
(1)保持口腔清洁,增加食欲。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3)进食困难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就全球而言,肺炎导致死亡的病例约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总数的20%,高居首位,也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重症肺炎也会在孩子的肺部遗留不可逆的病变,对其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儿童肺炎的特点
(一)起病。多急骤,新生儿或小婴儿有时起病隐匿。
(二)症状。 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喘憋、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后体温骤升,咳喘症状加重,严重时呼吸困难或青紫等。新生儿或小婴儿有时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拒奶、呛奶、吐沫、气促等。
(三)体征。呼吸频率增快、肺部固定性湿啰音(肺炎特征性表现)、喘鸣音等。
二、儿童肺炎的病原及检验结果
病毒、细菌和非典型微生物是肺炎的常见病原,其中非典型病原中最常见的是肺炎支原体。通过年龄并结合血常规的检查可做最初步的判断。细菌性肺炎可见于各年龄阶段,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般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病毒性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血象一般不高,婴幼儿病毒肺炎常见,而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更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包括血培养、痰培养、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抗体检查等。
三、儿童肺炎的治疗
(一)治疗策略
1.轻症肺炎门诊治疗。
如发现小儿呼吸困难、面色及口唇苍白或发绀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