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07:34 来源:网友分享
癌痛药必须及时服用镇痛是癌症患者的基本需求。虽然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癌症疼痛患者果断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的普及率和规范性依然不容乐观。最突出的问题是,对镇痛药的恐惧心理不仅在患者本身及其家属那里非常普遍,甚至连很多医护人员也非常担心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会导致药物依赖。但事实上,对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一种需求。
就肺癌病人来说,当癌细胞浸润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和骨组织,对其产生压迫或刺激时,患者在胸部、上肢、肩关节等部位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而针对肺癌患者癌细胞发现晚、转移快、治愈率低的特点,疼痛会让他们更加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倾向。此时,如果能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常常能大大地提高肺癌治疗的效果。
镇痛要遵循“三阶梯原则”
由于过早或过量使用镇痛药物,的确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药,将有效减少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著名的《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癌症镇痛一般使用三个阶梯的药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联合用药,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
所谓三阶梯镇痛原则,也就是由专业医生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的剧烈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再按照此选择不同的药物。轻度癌痛一般能忍受,日常生活和睡眠都不受影响,可以选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果发展到中度持续性疼痛,睡眠将受到干扰,食欲也有所减退,此时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将成为首选;而对重度,无法忍受剧烈疼痛的患者,则需要使用以吗啡为代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制剂。
此外,辅助用药在整个“三阶梯原则”中也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定类、抗抑郁类以及抗痉挛类药物不仅能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同时也能解除因疼痛带来的焦虑、抑郁和烦躁等精神症状;而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通便缓泻药等能针对性预防或减轻各种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以保证“三阶梯原则”的顺利进行。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如伤风、发烧、肌肉酸痛、感冒、疲劳性头疼、神经痛。
第二类:中枢性止痛药。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
神药品。曲马多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其止痛效果是吗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
第四类:解痉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和其它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比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代表性药物有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第五类:抗焦虑类止痛药。头痛病人常伴焦虑、紧张、不安。紧张性头痛病人由于面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头痛更加严重, 用抗焦虑药物可以使情绪稳定、肌肉放松, 所以也用于头痛的治疗。代表性药物有安定。
误区
有些疼痛吃止痛药反而会掩盖了真实病情。很多疼痛,特别是内脏器官的疼痛,患者很难辨别出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如果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另外,服用止痛药后让病人暂时感觉不痛了,可实际上疾病可能在进一步恶化,如宫外孕发生大出血、阑尾炎继发坏死和穿孔,这种暂时的止痛会掩盖真实的病情,会使病症发展加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出现疾病引发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查出疼痛原因。
另外还有对镇痛药副作用的误区:有人认为偶尔的、少剂量的服用镇痛药不会损害胃肠道,其实不然。研究表明,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后16分钟即可出现胃粘膜损伤。同样有研究已证实单次或低剂量服用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还有人认为饭后服用镇痛药或者使用外用镇痛药,就不会损害胃肠道,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胃肠道的损伤分为两部分,一是药品在胃部停留造成的局部刺激,这点可以通过饭后服用或者使用外用镇痛药进行缓解。但是从根本上镇痛药80%以上的作用都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影响胃粘膜的,这种伤害是饭后服药和使用外用镇痛药所无法避免的。
人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因而止痛药几乎家家必备,病人又多采取“遇痛即止”的态度,因而滥用止痛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很多消费者还不完全了解滥用止痛药有以下一些危害:
1、损害肾。止痛药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这是由于止痛药 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致。以消炎痛较多见。
2、诱发胃溃疡。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药物可刺激胃粘膜,引起严重胃肠反应, 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穿孔。
3、出血倾向。水杨酸、阿斯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
4、导致白细胞减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5、肝损害。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损害而出现肝大、肝区不适。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6、过敏反应。安乃近、扑热息敏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药物热或加重哮喘。
7、使用消炎痛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等。
8、掩盖症状。止痛药应用后可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