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07:34 来源:网友分享
1.黄疸
早产儿之所以得黄疸病是和体内一种高胆红素血有关。患有高胆红素血的婴儿的胆红素处于很高的水平,高水平的胆红素会导致大脑损害。所以,在胆红素未达到危险程度时,就应及时治疗,可以把黄疸早产儿放在一种特殊的灯光下,帮助他们降低身体内的胆红素,比较严重的黄疸病还需要采用输血治疗。
2.肺部发育不良
肺部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比较常见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出生时体重少于1000克的宝贝,往往在出生后伴随着严重的呼吸困难、感染等。
在这种状况下,医生会对早产儿进行药物和输氧治疗。相比足月儿,早产儿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那些导致严重疾病的病菌,而感染有可能从出生前就开始了,尤其是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有可能发生感染。所以在NICU中,医护人员都要不停地洗手和消毒,保护脆弱的早产儿。
3.动脉导管未闭
足月儿的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很快就闭合了,但早产儿的动脉导管一般都是张开的。如果动脉导管张开,那么血液就很可能通过它流到肺部,引起早产儿的呼吸困难和心脏衰竭。
4.视网膜发育不成熟
由于早产儿眼睛的毛细血管生长异常,所以他们的眼睛在出生后很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症状被称为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在出生后体重低于1250克的早产儿中,有7%的宝贝会发展成视网膜发育不成熟,而这种病症轻则需要佩戴眼镜,重则会导致眼睛失明。
早产儿什么时候出院,这个只根据具体宝宝情况定的,没有指标是多长时间的,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吃奶一次达到60ML医生才建议出院的 。
医院需要观察孩子哭声,反应,肌张力,吃奶情况,做个颅脑CT看看排除脑损伤,早产儿,病情变化快,需要治疗7天以后观察看看的,病情稳定可先出暖箱。当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体重达到4斤以上就可以出院了,回家后按正常出生的宝宝照顾就可以了。
有些小宝宝出院时是带着氧气回家的,要逐渐减少氧气的使用,吃奶时用些,平静时不用。一周后就应该回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可以停氧。如果回家后吃奶不好,容易吐奶,体重不增,也应及时回医院复查。
一般情况下,早产宝宝出院后6个月以内,每月复查一次;6个月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由医生决定1-2个月复查一次。一岁以后2-3个月一次,直至2岁。每次复查时医生会询问宝宝的喂养和护理过程,每月有什么进步和变化
1、脑瘫患儿中有40%由早产引起,且多发生于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胎龄越小,脑瘫发生率越高。小于28周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85.5‰,28-31周早产儿为60.4‰,32-36周早产儿为6.2‰,足月儿则仅为1.3‰。
2、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32-36周早产儿的10倍。所以,家长要更重视小胎龄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减少他们的发育风险。
3、专家指出,脑瘫在临床上和生活中的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我们患者的不同的姿势体位表现出来的:
3.1、仰卧位上的表现: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家属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属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属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都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3.2、俯卧位上的表现: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属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这些就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3.3、端坐时候的表现:家属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3.4、站立时候的表现:家属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具有脑瘫的临床表现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1、温度
早产儿皮肤肤娇嫩,身体脆弱,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
2、注意保暖
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3、洗澡
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4、皮肤要勤清洁
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就给他减少洗澡次数,其实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
5、精心喂养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