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规范的背景条件是什么 接种疫苗有哪些反应

2018-06-26 07:49 来源:网友分享

一、预防接种规范有什么背景条件

  预防接种规范一般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组织编写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于近日印发。该规范对疫苗使用管理、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几种主要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

  背景

  规范要求,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据介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什么呢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有些疫苗的接种时间与当地发病季节有关,比如流脑、乙脑、流感在南方和北方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的差异。根据疫苗接种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有足够的抗体产生,所以接种时间往往定在可能流行的前 1 ~ 2 个月。

  计划内疫苗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7种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知道吗?这7种疫苗可分别预防9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计划外疫苗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而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10种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气管炎疫苗。

三、接种疫苗的反应有哪些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四、接种疫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宝宝,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如宝宝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宝宝的情况。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绝大多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常见的轻微反应,是由疫苗特有性质引起的反应,不会造成生理或功能障碍。这种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局部反应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多数儿童经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能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个别严重的红肿、疼痛反应可酌给小剂量镇痛退热药。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因其性质特殊,一般严禁热敷或冷敷,以防细菌带入而发生感染。要加强护理,勤换衣衫,防止注射部位破溃化脓。如局部破溃可涂甲紫,严重时也可外用消炎药,预防感染。

  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及其他反应,如烦躁不安、身体不适、精神不佳和食欲减退等。单纯发热而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出现其他全身反应时,应加强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全身反应严重的,要做对症治疗。退热剂除可退热外,对头痛、头昏、全身倦怠和烦躁不安也有效果。恶心、呕吐应用止吐剂,或给予维生素B;胃痛、腹痛者可服颠茄合剂;腹泻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服用吸附与收敛药。

  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时,或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时,应暂缓接种疫苗,以免接种后加剧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或恢复期若接种疫苗,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需推迟接种,待好转后补种。1周内严重腹泻的病人要暂缓服用脊灰疫苗。

  过敏性体质的人接种疫苗常会引起过敏反应。吃蛋白质后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低血压和休克、腹痛、腹泻等过敏反应的人不应接种某些用鸡胚组织制成的疫苗,如黄热病疫苗、流感疫苗等。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不应接种含有该抗生素成分的疫苗。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