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08:47 来源:网友分享
得了鹅口疮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鹅口疮的存在会让孩子口腔不自在。其次,鹅口疮持续发展会影响到患处补位,严重的还会感染到扁桃体,更深入的话会影响到咽喉部,从而引起咽喉疾病。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疾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得这个病,但是它一般多发于小孩身上。小孩得鹅口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吃的不干净,也许是奶瓶或奶嘴消毒不到位等等。
如果实在严重的话就有必要去医院了,根据病情判断医生可能会给孩子输液,打吊针相对于吃药来说效果来的更快更好一些,在医生必须将病情给医生说清楚,这样有利于医生判断孩子的病情该用什么药,而用什么药关系到孩子病情的缓解。
另外,得了鹅口疮,宝宝会因为不舒服而经常哭闹,有时甚至难以喂食,若是在喂食的时候哭闹很可能会呛到宝宝,那是十分危险的。患了鹅口疮应及时治疗。要经常清洗宝宝口腔,还可以擦点龙胆紫溶液,浓度约为1%。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如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用完后需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妈妈在每次喂奶前,需先洗手,尤其是有手足癣的妈妈应特别注意,避免双手接触宝宝的喂奶用具及自己的奶头,必要时应停止哺乳。
平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给宝宝喂食以后帮助清洁口腔。如果宝宝年龄太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则可以让宝宝用水漱口。可用1:3银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百分之一龙胆紫。
加强宝宝的营养,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加抗病能力。宝宝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应和家人的分开,并定期消毒。也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正常新生儿是由于使用被污染的哺乳器具,或出生时吸入,或咽下产道中定植的白色念球苗而发病。
婴幼儿时期,有的小儿口腔中出现白色膜状或点状物,这是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俗称鹅口疮。鹅口疮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龄愈小愈容易发病。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以上就是引起小儿鹅口疮这种疾病的原因,做家长要多给孩子吃一些营养的物质,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预防这种疾病。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擦去斑膜后,在患儿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象乳凝块样的东西,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常见于颊黏膜、上下唇内侧、舌、齿龈、上腭等处,有时波及咽部。初起时,为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边缘不充血,此白膜不易擦掉,如强行剥掉,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有渗血,黏膜迅速又生成。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鹅口疮患处不痛,不引起流口水,不影响吸奶,没全身症状。有时,患儿会出现不肯吃奶现象。
4、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温馨提示: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