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09:34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校医院医生、社区医院医生要定期到幼儿园给孩子做体检,或者去幼儿园的门口值班,在上下学的时间,检查儿童在上述的三个部位是否有病变,如果有发现可能症状,应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给孩子做体检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建议一个定期的检查制度,在地区内的高发病时期,检查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相反,如果该地区发病率低,可以间隔的时间长一些。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应当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每天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要每天消毒,用84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都是可以的。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所以幼儿园里的教室要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应该提前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不过,一般幼儿园的孩子的健康意识比较差,即便老师教给孩子要洗手,孩子仍然可能坚持自己的习惯。所以,在饭前饭后检查小童鞋们的手是必要的,对于勤洗手的孩子要奖励。
6、注意饮食:幼儿园大部分是提供一顿午餐的,孩子的饭菜要尽量加热一下,凉菜凉饭应当避免,过期变质的食物及时的清理。另外在特殊的时期,应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要注意饮食和饮用新鲜熟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室内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天也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一、常见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度。
4、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6、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二、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2、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4、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1、双花防毒饮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中成药治疗方法: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