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9 06:38 来源:网友分享
1、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轻微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特别用药。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特别在感染早期,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反而会引起抗体菌群失调,有利病原体繁殖。至今没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效药,要让宝宝产生足以对付病毒的一定数量的抗体,这通常需要1—2周时间。在此期间,宝宝主要是鼻塞、流涕等症状,痰多时要化痰止咳,可用超声雾化。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可选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等抗菌药。具体用药由医生确定。
2、体温达到38℃或38.5℃,可服用药物退热,4小时可重复一次,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提倡要早一点吃。药物降温可用对已选氨基酚或布洛芬,以前用的阿司匹林现在是不推荐给儿童使用的。
3、如用中成药可咨询医生选用小儿感冒冲剂、维C银翘片、儿童清肺丸、小儿清咽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回春丸,小儿清热散等。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冬春季节。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少数是由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轻症主要是流清水鼻涕、打喷嚏、稍咳、咽痛、疲乏、纳呆,可有低热,病程大约3—4天,少数持续1周以上;重症患儿可伴高热、频咳、烦躁、少数可有高热惊厥。预后一般良好,但体弱者可引起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咽后壁浓肿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可诱致病毒性心肌炎。如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不要穿着过多,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
1、普通感冒,宝宝会有感冒症状。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2、病毒性咽炎、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
3、疱疹性咽颊炎,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
4、咽结膜热,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发烧、咳嗽。还会出现冷颤、肌肉酸痛等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之前会感到鼻部和喉部有灼热感,随后会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任何年纪、任何季节中。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鼻部和喉部的感染,腺样体淋巴上皮细胞区域的M细胞含有受体,病毒会粘附子受体上,并且借助鼻腔的粘液纤毛活动到达后鼻咽部。在这个时候,病毒往往会趁机大量繁殖并且向前扩散。由于炎性介质、白介素、组胺的增加以及神经反射和免疫反应的参与就会促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变化一般是和病毒毒力和感染范围有关的。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修复迅速,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造成组织损伤的。不同的病毒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和变性。鼻粘膜纤毛的破坏往往会持续2到10个星期左右。当感染比较严重、鼻窦、咽鼓管和中耳道阻塞时会造成继发感染的情况。上呼吸道感染常常会发生在人们抵抗力降低的时候,比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来已经存在的或者是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会趁此机会迅速、大量繁殖,导致感染。一般会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症状。
总之,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是通过含有病毒的唾沫、雾滴、被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种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也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避免由于抵抗力低下导致病毒或细菌入侵,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