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08:26
1、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但复视轻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别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2、眼位偏斜:麻痹性斜视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眼位偏斜。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病眼偏斜越明显,复视亦加重;而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偏斜及复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
4、眼球运动障碍:依据麻痹程度的不同,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或受到限制。
5、头位偏斜:患者为了克服复视的干扰,常常将头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因为在这样的位置,需用麻痹肌的作用减少,复视相应得以改善。如遮盖一眼则头位偏斜可消失。检查头位时应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造成的斜颈相鉴别。
1.眼部一般情况:睑裂大小,有无睑下垂,瞳孔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是否正常,详细了解眼底情况。
2.斜视角测量:注意右、左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是否相等。
3.眼球运动检查:分别检查双眼运动及单眼运动六个诊断眼位,确定每条肌肉功能有无异常。
4.红玻璃试验:注意记录复视特点,向哪一方向复象分离最大以及周边像属何眼,依据上述检查初步确定病变肌肉。
5.头位检查:注意有无代偿头位,但需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致的肌性斜颈相鉴别。
6.歪头试验(Bielschowskytest)在垂直肌麻痹时,可据此试验判定是直肌抑或斜肌的病变。
7.同视机检查:除检查双眼视功能外,还应做左、右眼分别注视时,向上、向前、向下注视及6个诊断眼位注视时的斜视角(简称九方位检查)。
8.有条件还应作lancaster氏率或Hess屏检查。
9.全身检查,尤其要注意有无眶内或颅内病变,必要时需请耳鼻喉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会诊,查明病因。
麻痹性斜视的诊断依据:麻痹性斜视的代偿头位,尤其是新鲜病例,常可作为诊断的依据。陈旧的麻痹性斜视,由于有续发的肌肉改变,代偿头位常不典型,甚至消失。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可保持多年不变。重症者可引起眼性斜颈,并发生颈和颜面的肌肉和骨骼的改变。此时需注意与外斜的肌性斜颈鉴别。根据麻痹性斜视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容易确定麻痹性斜视的诊断。
比较明显的眼外肌麻痹,诊断麻痹性斜视并不困难,但对于某些轻微麻痹性斜视或病程较久已形成继发性改变的病例,则往往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或重复多次的检查,才能做出麻痹性斜视的诊断,因此,多年来设计了许多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微机的应用,使检查手段日益增多,日臻完善,给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1、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点是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即眼外肌是否有麻痹或部分麻痹。
2、麻痹性斜视与牵制性斜视:虽然大多数的眼球运动障碍是由于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疾患,导致眼球向受累肌作用方向转动障碍,眼位偏斜而发生麻痹性斜视,还有部分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眶内肌肉或筋膜的异常,产生牵制力,限制眼球向其相反方向转动,称为牵制性斜视,鉴别麻痹性斜视和牵制性斜视的主要方法是作眼球被动牵拉试验,牵制性斜视的发生可因先天性肌肉或筋膜的发育异常引起。也可因后天性眼球与周围组织粘连(常见于外伤或手术后)引起。
3、麻痹性斜视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无眼球运动障碍,在头位偏向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强硬
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验方1
熟花生米50克,鸡蛋1个约50克,牛奶200克,蜂蜜15克。
制法:鸡蛋去壳,搅匀,倒入煮沸牛奶冲,待煮沸后再加入花生仁和蜂蜜,搅拌均匀。
服法:每日1剂,作早餐服。羊肝40克,黄芪15克制法:羊肝切片,和黄芪一起放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服法:吃羊肝,喝汤。肝片可蘸调味服用,每日1剂。
验方2
菟丝子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加水煎取汁,去渣,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服法:7~10天为一疗程,分早晚2次服食,间隔3~5天再服。
麻痹性斜视的病理因素
1、颅内疾病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大脑炎、脑膜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周围神经炎等导致眼肌麻痹。
2、肿瘤
颅内、眶内、鼻咽部肿瘤压迫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肌本身,使其眼肌麻痹。
3、血管病变
颅底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出血等常可引起眼肌麻痹。
4、外伤
头颅外伤损伤了支配眼外肌的神经而使眼外肌麻痹。
5、毒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或铅中毒损伤神经系统,可致眼肌麻痹。
6、维生素b族缺乏症
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也可导致第III、IV和VI对颅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致眼外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