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07:09 来源:网友分享
1、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2、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麦粒肿早症状轻微,通过局部治疗往往就可控制其发展,炎症很快就可治愈。所以一般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和眼膏进行治疗。
治疗时一般白天滴消炎眼药水,如”氧氟沙星”、利福平、托白士、泰力必妥等,每3~4小时1次。晚上入睡前涂消炎眼膏,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等。
当脓头比较大,除了应该及时的切开脓头排出脓头以外,可以使用一些眼药水来治疗。比如使用氯霉素药水搭配红霉素眼膏(睡前使用),可以很好的巩固疗效。
有发热等炎症可选用抗生素药,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类药物。
麦粒肿点眼药水的正确方法
先洗手;然后核对眼药水:瓶标有效期内,保质期:开启后一个月。药液无混浊、变质、沉淀或絮状物。
拧开眼药水盖子,正确放置盖子,避免污染。打开盖后先挤出一滴废弃。
眼向上注视,左手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将下眼皮拉下成袋状。右手持眼药水或眼膏。
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睁开双眼以一手食指轻轻固定下眼睑于眼眶下缘(请勿压迫眼球)。另一手持眼药水瓶距离眼约3cm高处,垂直向下滴1-2滴眼药水进入下穹隆即可,松开下眼睑,闭目休息5分钟。不可以眨眼,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二分钟,以减慢药液的排掉。
两种眼药水不能同时滴,应相隔5~10分钟。若需同时点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后隔五分钟再抹眼药膏。
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边缘或睑内出现局部性红肿硬结,继之成脓的眼睑病,又名针眼。本病上、下眼睑均可发生,但以 上睑多见。根据部位不同可分内、外麦粒肿两种。生在眼睑皮肤内面的,叫内麦粒肿,破后在睑结膜面出脓;生在眼睑皮肤外面的,称外麦粒肿,破后在皮肤表面出脓。
麦粒肿有何临床表现?
麦粒肿有习惯性,一般发病较急,多生于一眼,但也有两眼同时发生的,且多反复发作。病情轻者经数日后可自行消散,重者则痛剧或化脓,脓出始愈。
本病多因邪毒外袭,或脾胃热毒壅 盛,瘀滞胞睑而成。患部皮肤红肿硬结,推之不动,局限于眼睑部。初起形如麦粒,痒痛并作,继则红肿热痛加剧而拒按。如硬结位于外眦,则疼痛剧烈,眼睑红肿亦甚,往往引起巩膜局部水肿,形如鱼泡状。轻者数日内可自行消散,重者红肿范围扩大,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后期红肿消退,炎症局限,溃破后排 脓始愈。根据成脓情况又可分为未成脓期和脓成期。
平时不可用脏手揉眼或用不干净的毛巾、手帕等擦眼,尽量保护眼睑腺不被细菌“入侵”。经常长麦粒肿的人,尤其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视疲劳。
冬季的话,很多人喜欢吃火锅,这不是很好的饮食方式,需适可而止,尤其是常患麦粒肿的人,最好远离火锅。另外,要避免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吃过多的甜食也很重要,西医认为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如果肌体中糖分摄入过多,维生素B1就会相对不足,而维生素B1是眼睛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所以不仅是糖尿病要控制甜食,护眼也要少吃甜食,清淡饮食为妙。
对于经常发生或出现过多发性麦粒肿的患者,建议查明病因。比如,平时好患沙眼、慢性结膜炎,或有近视、远视、散光者没有及时配镜矫正,或用眼过度并眼睛疲劳时都易发病。此外,糖尿病、胃肠道患者,甚至是月经不调的年轻女士也较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