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07:03 来源:网友分享
视盘杯盘比值是长期以来是临床上描述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最常用指标。正常眼底视盘杯盘比值(C/D值)大多不超过0.4,如果达0.6以上或两眼的C/D差值超过0.2,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发现,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则更有青光眼的诊断意义。
传统的视野检查,如Goldmann视野仪弧形视野计等是属于动态视野的定性检查,其已难以用作早期青光眼的诊断。针对早期青光眼的视野检查主要是阈值定量检测的静态视野,即测出视野中每点的实际敏感度,可以监测到微小的变化并做出统计学概率判断。
诊断
1.眼压≥30mmHg。
2.有阳性青光眼家族史。
3.对侧眼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4.高度近视。
5.视盘大凹陷。
6.伴随有可引起视盘低灌注的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卒中病史、周围血管痉挛、高黏血症等。
高眼压症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治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步深入认识到的一种特殊现象。经过大量的临床诊断证明,绝大多数明确诊断的青光眼患者都具有眼压升高(高眼压)的这一共同特征,但注意,不是说青光眼患者都具有高眼压症,由高眼压症引起的青光眼只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特殊病类,高眼压症其实是一种可疑的青光眼。
高眼压症发展成青光眼的几率
临床上诊断青光眼时必须做眼压测试,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青光眼的原因及病情程度,也为治疗方案提供一些依据。高眼压症发展比较缓慢,大部分高眼压患者并不会引起视盘凹陷或视野损害,只有约10%的高眼压症患者会最终发展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类高眼压症的特点是角膜厚度正常而眼压升高。
内分泌改变:
高眼压症患者女性较多且大多在40岁以上,提示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的变化,尤其是闭经前期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
高血压:
资料显示女性患者,血压升高与高眼压相关,血压升高与眼压升高的伴随现象解释,也与血管的自主神经功能自主调节障碍有关。
气候因素:
眼压与季节变化以及日间变化(往往早上较高)的联系多认为是与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相关。
其他:
与高眼压相关全身因素还有种族(黑人较多见),身高,体重以及脉率,糖尿病和吸烟等,眼局部与高眼压相关的因素主要是深色虹膜(即虹膜色素浓厚),角膜厚度和近视眼,至于年龄因素在西方人的报道中眼压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但日本和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眼压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既往的研究资料提示年龄的增长,视盘的形态异常,眼压升高的程度,青光眼的家族史,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是高眼压症患者发生视神经损害和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2002年Gordon等报道了高眼压症治疗研究(OHTS)小组的最新多中心随机研究,对1636位高眼压症患者进行为期平均7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设定的可能预示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杯盘的垂直径和水平径比值,眼压,青光眼家族史,视野(Humphrey)系数,近视眼,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口服的钙离子通道阻断药或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治疗,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偏头痛和角膜中央厚度等,结果显示在高眼压症的上述基线因素中年龄较大,杯盘比值较大(包括垂直径和水平径),眼压较高以及视野的模式偏差(PSD)较大,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的预示因素,而且较薄的中央角膜厚度是青光眼发生的最有力预示因素。
高眼压症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密切随访,主要是监测眼压、眼底视盘形态和视野的变化。如果眼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如≥25mmHg),或眼压在继续升高,应每6个月检测1次眼底的视盘形态(最好是有定量分析)和阈值视野。如果伴有高危因素或随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利因素,可酌情给予药物治疗。但一般不主张激光或手术治疗,因为后二者带来的眼部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如果给予药物治疗,还要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降眼压药物,并且尽可能地将眼压降到正常统计学范围以内,或将基础眼压降低30%最为理想。
对高眼压症的处理,目前都倾向于严密观察而不是轻易给药治疗。眼压在2.79-3.33kPa之间,隔半年随访一次;眼压在3.46-4.0kPa之间,随访时间宜缩短为3个月。对高眼压患者进行普遍治疗,不仅无助于防止高眼压向青光眼转化,反而浪费了药物,甚或引起不必要的药物副反应。但对眼压经常在3.46kPa以上又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高眼压患者,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可供选用的药物有1%匹鲁卡品、0.25%-0.5%噻吗洛尔、1%左旋肾上腺素。药物的选择以有效、方便、能耐受、无副反应为原则,通常不需联合用药。肾上腺素对年老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