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07:26 来源:网友分享
1.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此药,并尽快送医院治疗或抢救,离医院远的可先就地治疗并抢救。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检查与处置。
2.如果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织胺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如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赛庚啶、扑尔敏、敏迪、息斯敏、皮炎平霜、1%氢化可的松软膏、樟脑酊等。
3.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急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0毫克(小儿酌减),也可用0.1~0.5毫克缓慢静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毫升)。若皮下注射或肌注肾上腺素疗效不好,可改用4~8毫克静滴(溶于5%葡萄糖500~1000毫升)。呼吸困难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克,同时人工呼吸,按病怀需要可给氧、保温,并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在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氟哌酸等高致敏药物前,必须进行皮试,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而忽略。此外,曾有过药物过敏史的人,在医生开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
用药史
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
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
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症状及体征
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
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物过敏外,其他各类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粘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怀疑身患药物过敏,需及时赴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误区1: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益母草等单味药,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为常见。
误区2: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
误区3: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
误区4: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误区5: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西替利嗪、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6:只有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致敏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口服和注射外,点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雾化吸入药、外用药、灌肠药、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误区7: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
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误区8: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就行了
发生过敏反应后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1)短程锑剂皮炎型
这是50年代我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其特点为: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有的可高达60%~70%。②潜伏期短,均在开始治疗后2~3日内发病。③均在锑剂用量达到0.3克后发疹。④夏季多见。⑤皮疹对称分布于面、颈、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见于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应轻微,自觉微痒或烧灼感,个别有发热等全身症状。⑥病程有自限性,即使不停药,皮疹亦大多于3~5日内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样脱屑。⑦再治偶有复发。未见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皮疹与正常皮肤含锑量无甚差异(均约2.5μg/dl)。组织病理似接触性皮炎,无特异性。
(2)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为一月左右,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3)红斑狼疮样反应
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肼苯哒嗪)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后,迄今已知道有50多种药物诸如青霉素、普鲁卡因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甲基硫氧嘧啶、利血平、灭滴灵及口服避孕药物等可引起这类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痛、肌痛、多浆膜炎、肺部症状、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肢端发绀和皮疹等。但实验室检查抗双链DNA抗体阴性、补体值正常;临床症状较轻;肾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甚少发生;停药后症状消退,这些和特发性红斑狼疮表现不同。
(4)真菌病型反应
由于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常引起体内环境平衡扰乱和菌群失调,出现真菌病例反应,表现为白念珠菌、曲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前两者可有胃肠道、肺或其他内脏感染,可同时累及多个脏器。生前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尸解中发现严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并非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皮肤癣菌病者,由于上述药物的应用,癣病皮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且不易治疗,即使治愈亦易复发,造成癣病防治上的困难。
(5)皮质类固醇型反应
若激素应用的剂量较大,时间较久,常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它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有:①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最多见。②胃肠道:类固醇溃疡,甚至并发出血、穿孔。③中枢神经系统:欣快、易激动、头晕、头痛、失眠等。④心血管系统:心悸、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心律不齐等。⑤内分泌系统:库欣样症候群、骨质疏松、糖尿病、皮质功能减退及儿童生长发育抑制等。⑥皮肤:痤疮、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瘀斑、皮肤萎缩等。⑦眼:视力模糊、眼压增高、白内障及青光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