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10:21 来源:网友分享
视网膜裂孔脱离如何治疗呢?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后色素上皮易游离、萎缩,所以实际上也是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脱离。视网膜脱离后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如不及时重定,视网膜就会变性和萎缩,视力就不易恢复。通常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90%以上都可查到裂孔,因此多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者系由于眼内炎症渗出、玻璃体增殖机化的牵拉和肿瘤引起,多无裂孔。根据病情又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眼底病之一。好发于近视眼,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越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多。
视网膜脱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为主要手段,手术原则为在与裂孔相应巩膜面电凝、冷凝或球外、球内光凝,以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使脉络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粘连面封闭裂孔。为达到这一目的的还需设法缓解或消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排出视网膜下液,球壁外加压,巩膜缩短、巩膜环扎术以缩小眼球内腔,或玻璃体腔内注入某种气体、某种液体以加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接触等,玻璃体牵引严重则需施行玻璃2体切割术。根据视网膜脱离情况与玻璃体膜形成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如何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以及裂孔准确定位等。
所谓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实际上也是继发性的,是视网膜变性与玻璃体变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严格地说,手术治疗并非原因治疗,而仅是一种对症治疗。为了在手术治愈后仍须防止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继续发展,抗组织衰退及改善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的中、西药物选用,还是必要的。
1、用眼不宜过度疲劳。
2、少提重物。
3、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4、少做剧烈活动。
5、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症状是突发眼前闪光感伴固定性黑影、视力下降。其病情随裂孔的大小及位置不同而发展快慢不一,裂孔大且在上方者发展快,裂孔小或在下方者发展慢,卧床休息可减轻脱离程度,但如不手术封闭裂孔,促使视网膜重定,终将日益加重而失明,最后眼球萎缩。因此,视网膜脱离,特别是裂孔性网脱应尽早诊断,及早手术治疗。术后视力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黄斑受损害的程度,老年人及高度近视的视网膜脱离,由于视网膜变性较重,特别是黄斑受累,变性或黄斑裂孔者视力都较差。大部分病人术后配合药物治疗视力都可逐渐提高。视网膜脱离术后应定期复查、间隔逐渐延长,开始每月一次,以后3个月、6个月一次,最后每年一次。一般术后要休息2个月,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避免因为玻璃体受到震动牵拉而发生视网膜再脱离。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手术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加压到裂孔:未封闭的裂孔可能是不合并视网膜周边膜的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原因。网膜裂孔可能在术前检查未被发现。因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强调反复多次寻找裂孔,对可疑存在裂孔网膜变性灶术中应予特别处理。也有新鲜裂孔引起术后失败的,但极其罕见。另一种情况是术中漏封了裂孔,所以术前检查结果应详细绘图,以便术中参考。
(2)裂孔加压不良:原因为加压物比例不适当,加压物方向选择错误,没有完全封住存在明显牵拉的裂孔。这就使网膜裂孔与脉络膜间存在间隙,从而再次发生网脱。这就要求术后应及时观察眼底,对裂孔与网膜嵴附贴不良,如存在鱼嘴样现象者,重新调整加压物,使裂孔位于网膜嵴的前中部。必要时术后作光凝补充。
(3)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术前存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没能使网膜复位而加速发展。在这些情况下手术实际上加速了机化膜的形成,特别是手术合并出血或炎症时。也有手术复位成功,以后因再次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网膜脱离者,但临床上不多见。那些裂孔封闭不良,网膜下液不能吸收或吸收缓慢,刺激网膜产生了增殖膜,同样会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失败。
视网膜裂孔的存在,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依据,是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鉴别的主要方面,也是治疗的关键。检查裂孔时,须充分散瞳,用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结合巩膜压陷法。下面是一些有用的帮助寻找裂孔的经验。
(1)询问病史:与最先出现黑影相对应的视网膜是最早脱离区域,也是裂孔所在。而一开始中心视力受损可能是黄斑裂孔。
(2)发病年龄:年轻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多由颞侧或下方的圆形裂孔引起。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要考虑下方或颞下方的锯齿缘断离,年长者以颞上或鼻上的马蹄形裂孔多见,老年女性尤其高度近视者常由黄斑裂孔引起。
(3)好发部位:裂孔的分布从象限讲依次为颞上、颞下、鼻上及鼻下。从所处纬度讲:80%裂孔位于眼底周边部,即赤道部到锯齿缘间,更远者在睫状体扁平部;10%为黄斑裂孔。
(4)视网膜脱离的形态:上方的球形脱离裂孔应在上方脱离区内;下方的球形脱离,上界不清楚,裂孔常在上方;上界呈凸面且与正常视网膜界限分别,或下方的扁平脱离,裂孔常在下方;后极脱离常由黄斑孔引起。
(5)视网膜脱离伴网膜后增殖改变、分界线、视网膜囊肿说明脱离进展缓慢,以颞侧及下方的圆孔或锯齿缘断离多见,裂孔常位于囊肿附近或在分界线的凹弧范围内。
(6)格子样变性区内常有圆形裂孔,变性边缘尤其后极部两端常发生马蹄形裂孔。
(7)玻璃体内如有一块孤立白色混浊物,在其附近视网膜上常可发现圆形无盖裂孔,此混浊物为撕下的裂孔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