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7:02 来源:网友分享
“内眦赘皮”是指在内眦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顺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蹼状皮肤皱褶,是东方人眼睛的特”征之”一。内眦赘皮Mongolianfold在人的双眼睑,上眼睑下缘上部有与下缘平行的高度不同的一道褶(称被褶,德文Deckfalte),即常常从其内侧一面或与之邻接的皮肤独立地生出此褶,向原来覆盖着内眼角的鼻皮斜下,所以根据此褶的发达程度内眼角泪阜的一部或全部为其所遮盖,这种特殊的褶称为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怎么引起?
内眦赘皮可能的病因是因颅骨及鼻骨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无遗传关系。
内眦赘皮多数由上睑向下延伸,称为正向性内眦赘皮,临床上较为多见;少数由下睑向上伸展,称为倒向性内眦赘皮,临床上较为少见。所有人种在胎儿期均有内眦皱襞,一般在出生前期可消失,儿童鼻梁扁平多有赘皮,待鼻梁充分发育后,此皱襞大多消失,故内眦赘皮可能与鼻梁骨的扁平有关,但UuekuoyEl(1904)指出黑种人的鼻骨较蒙古族者更扁平,而常无内眦赘皮,内眦赘皮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常合并上睑下垂、睑裂缩小、内斜视、眼球向上运动障碍及先天性睑缘内翻。少数病例泪阜发育不全。
1、内眦赘皮表现
一般为积侧性,内眦部呈现由上睑向前内下方延伸或由下睑向内上伸展的皮肤皱襞,皱襞将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掩。
2、内眦赘皮因赘皮高度不同分为
(1)睫上型内眦赘皮,赘皮起自眉下走向泪囊或鼻孔。
(2)眼睑型内眦赘皮,赘皮引起自上睑板区以上伸展到眼眶较低缘。
(3)睑板型内眦赘皮,赘皮起自睑板皱臂消失于内眦皮肤联合处。
(4)内翻型内眦赘皮,皱褶起自于下睑向上伸展高于内眦部。
3、遮盖球结膜
内眦赘皮常为一种单独的眼部皮肤异常,常因赘皮遮盖内眦及部分球结膜,故易误为患内斜视。
4、内眦赘皮还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下面具体来看看:
(1)先天性内眦赘皮
先天性内眦赘皮多为双侧性,可对称或不对称,具有明显的人种特点。轻度的内眦赘皮可视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新生儿多见此症,随着年龄增长,平宽的鼻梁逐渐向高度生长发育,一般于6岁左右赘皮多可减轻甚或消退而自愈。重度的内眦赘皮,可表现为假性眶距增宽,部分眼轮匝肌行维可未附丽于内眦韧带而是位于韧带的浅面,见图4-6。内眦赘还可与上睑下垂睑缘赘皮(下睑缘皮肤皱折)、倒睫、小睑裂(睑裂的纵横径均小)等同时存在。根据赘皮自的部位可将其分为以下四型:眉型、眼睑型、睑板型、逆向型。
(2)后天性内眦赘皮
后天性内眦赘皮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多为瘢痕性,常伴有邻近组织的损伤,如睑球粘连、睑外翻、面颊部瘢痕、内眦韧带及泪小管断裂、鼻眶骨骨折、外眦角移位等。
内眦赘皮要做的检查:
内眦赘皮需要进行眼科的检查,包括眼及眶区的CT检查。
内眦赘皮诊断标准有哪些?
内眦赘皮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单纯的内眦赘皮和复杂的内眦赘皮。前者是仅有内眦赘皮,眼裂略有缩小,单睑或内双,而无其它畸形;后者则伴有眼裂明显缩小,眼睑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眼轮匝肌发育不良、睑板短而窄,常有上睑下垂(眼睛睁不大)。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作诊断。内眦赘皮可按其产生的原因、赘皮走向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眦赘皮。先天性内眦赘皮(congenitalepicanthus)多为双侧性,东方人常见,多不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又称单纯性内眦赘皮(simpleepicanthus)。后天性内眦赘皮(acquiredepicanthus)主要由烧烫伤、外伤及手术等形成的瘢痕挛缩所致,单侧多见,常伴有邻近组织损伤和畸形。
按赘皮走向可分为正向型和逆向型内眦赘皮。正向型内眦赘皮是指赘皮由上睑向内眦前内下方延伸,止于下睑内侧端的皱襞,最常见。另有少数患者的赘皮由下睑向内上伸展,止于上睑内侧,称为逆向型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按照其宽窄和遮盖泪阜的程度分为以下轻、中、重三种。
轻度:内眦赘皮宽约1。0~1。5mm,皱襞遮盖泪阜不足一半。
中度:赘皮宽约1。5~2。5mm,遮盖泪阜约1/2~2/3。
重度:赘皮宽度大于2。5mm,泪阜几乎被完全遮盖。
内眦赘皮的治疗方法:
内眦赘皮轻度一般无需治疗。对伴有明显倒睫及刺激症状者,应手术治疗。矫正法也着眼于皮肤切除,矫正内眦赘皮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各种类型的皮瓣转移术。赘皮下眼轮匝肌切除,皮肤深固定法。
内眦赘皮的详细治疗:
内眦赘皮是内眦部的半月形皱襞,多从上睑起始越过内眦部。亦有从下起始越过内眦的所谓斜逆性内眦赘皮,此外,还有合并小睑型及睑下垂。轻度内眦赘皮,随着鼻粱发育而消失,一般无需治疗。
对婴儿内眦赘皮支引起的倒睫,可暂用短条胶条,一端贴于睑缘皮肤,另一端贴于面部皮肤,将睑皱向下牵拉以矫正倒睫现象。
对伴有明显倒睫及刺激症状者,应手术治疗(采用赘皮切除或工形成形术)。较为严重的内眦赘皮,可在青春期(青春期后)施行Mustarde矫正法。
由于病人多伴有鼻梁扁平。提起鼻梁皮肤而此皮肤皮褶消失,故过击曾认为鼻侧皮肤高是形成赘皮的原因,矫正法也着眼于皮肤切除,如做鼻梁中央皮肤切除。
但除轻症者外都不理想,反而形成疤痕。现在已知选种赘皮是由于垂直方向的皮肤不足,矫正法也改甩转移皮瓣的方法,利用皮褶两侧较为宽裕的皮肤以补充垂直方向皮肤的不足。常用手术方法有:布莱尔(Blair)、斯佩思(Spaeth)、斯泰勒(Stallard)氏等提出的几种方法。
切口多与脸皮肤纹相垂直且成直角转移,术后形成的疤痕较为明显,下面介绍马穆斯塔德(Mustande)氏的方法,此法同时使内眦韧带移位。对伴有内眦赘皮者更为合适,但此法需作4个小皮瓣转移位置,须小心分离细致缝合。否则亦会增加面部疤痕。
(一)手术时机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颅面骨逐渐发育,内眦赘皮有望自然减轻或消失。因此,对于先天性内眦赘皮,若畸形较轻,不伴有其他眼部畸形,可推迟到16岁以后手术。瘢痕性内眦赘皮一般宜在伤后6个月瘢痕软化后再行手术矫正。
(二)术式选择
(1)矫正内眦赘皮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各种类型的皮瓣转移术,利用赘皮水平方向相对过剩的皮肤来补偿垂直方向的不足,以减轻和缓解垂直方向的张力,达到矫正目的。皮瓣转移术虽然效果理想,但术后局部可能遗留切口愈合瘢痕,有时,这种瘢痕和赘皮同样显眼,影响外观,是其不足之处。
(2)有一种理论认为,内眦赘皮的产生与赘皮下眼轮匝肌过多及其对皮肤产生异常张力有关。因此,主张通过局部微小切口切开赘皮皮肤,切除赘皮下方的轮匝肌组织,并将皮肤深固定来进行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