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07:20 来源:网友分享
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临诊表现主要为包涵体肝炎和呼吸道疾病。很多血清型的腺病毒与包涵体肝炎的爆发有关。雏鸡当接种病毒后可产生带有嗜碱性核内包涵体的肝、胰病变。有人曾从18日龄以前的病鸡群分离病毒复制成本病,但从27~30日龄的病鸡分离的病毒即不能复制本病,显示在幼龄雏鸡体内还存在着另一种尚未测知的病原因子。传染性法氏囊病所致的免疫抑制可促使腺病毒引起包涵体肝炎,当鸡群同时感染鸡贫血因子和腺病毒时,可使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鸡群中死亡率突然显着增高常为包涵体肝炎的最初表现,3~5天内可有成批死亡,持续3~5天(偶至2~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可达10%。因病鸡表现症状后常仅几小时即死亡,常无明显症状,仅见病鸡萎顿,蹲伏,羽毛蓬松,冠髯和面部皮肤苍白,生长不良。
1、主要通过鸡胚垂直传播
病毒虽可在1日龄时分离到,但排毒通常在3周龄以上。在肉鸡,排出病毒的高峰是3~6周龄。在产蛋鸡病毒排出的高峰期在5~9周龄,到14周龄后仍有70%可排毒。
在一个鸡群里可存在几个血清型的腺病毒,甚至同一只鸡体内也可分离出两三个血清型的腺病毒,说明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很差。
产蛋的应激或高水平性激素的存在可引起病毒的激活,因此病毒可通过蛋传向下一代。
2、水平传播也很重要
病毒可存在于粪便、气管和鼻腔粘膜以及肾脏,因此病毒可经所有排出物传播,病毒在粪便的滴度最高。水平传播主要有粪便,空气,人员、用具等污染物的往来而传播。
杂交肉鸡、商品肉鸡、商品蛋鸡、肉种鸡和麻鸡都有发病。
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20~30日龄,最早可见7日龄的雏鸡发病;日死亡率达2%~3%,病程长达一周以上,死淘率达20%~30%;发病日龄越早,死淘率越高,甚者高达80% 。
有些发病雏鸡来自于同一个种鸡场;不同来源的鸡苗也有发病;还有同批次鸡分到不同的鸡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
康复鸡群的生产性能正常;种鸡受精率和孵化率正常,孵化出的商品代生长良好。
腺病毒虽可在1日龄时分离到,但病毒通常在3周龄以上时排出。在肉鸡,排出病毒的高峰是4~6周龄。在产蛋鸡病毒排出的高峰期在5~9周龄,到14周龄后仍有70%可排毒。在一个农场里可存在几个血清型的腺病毒,甚至同一只鸡体内也可分离出两三个血清型的腺病毒,说明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很差。有些鸡具有某一血清型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仍可排出另一血清型的腺病毒。产蛋的应激或高水平性激素的存在可引起病毒的激活,因此病毒可通过蛋传向下一代。
病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器官衰竭和毒血症。
关于净化:必须从原种鸡场做起清除传法和传贫病毒。
关于疫苗:因尚不能确定腺病毒在疾病中的原发作用,目前还没有冻干弱毒疫苗,但已有灭活苗。
关于消毒:可清除环境中腺病毒。但此种病毒极易经鸡胚传至另一鸡群,要保持商品鸡群没有腺病毒感染是特别困难的。选取的消毒液有戊二醛,甲醛,火碱
治疗原则——解除抑制、抗毒消炎、强心救肺、保肝护肾。
病毒无处不在,但一般不会治病,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腺病毒感染一般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现给予退烧、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就行。好了后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就行。适当多喝水。体温过高还应该进行物理降温的。肛门给药吸收效果差,明显弱于口服给药。腺病毒肠炎病情不重,一般不治自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及必要的支持疗法。有轻度失水可口服补液,中或重度失水宜静脉补液。
鸡的禽腺病毒Ⅰ群感染与禽腺病毒Ⅱ群、Ⅲ群不同,禽腺病毒I群作为病原体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自然感染的原发性病原体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它可引起包涵体肝炎(Avian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它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贫血中可起继发性病原的作用。
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鸡传染性贫血的贫血因子(CAA)可能增强腺病毒的致病性,首先应控制或清除这两种病毒。
腺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虽有可能从环境中清除腺病毒,但在商品鸡群中消灭腺病毒究竟有何价值令人怀疑。因为此种病毒极易经鸡胚传至另一鸡群,因此防制工作必须从原种禽场做起。再者,SPF鸡群的经验证明水平传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保持商品鸡群没有腺病毒感染是特别困难的。
根据目前的知识,尚不可能确定腺病毒在疾病中的原发作用,因此目前没有用疫苗进行免疫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