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4 08:30 来源:网友分享
青光眼治疗药物一: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
最新型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也逐步成为国际药物治疗趋势,主要包括曲伏前列素(苏为坦)和拉坦前列素,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都会引起眼部充血,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
青光眼治疗药物二:β-受体阴滞剂
β-受体阴滞剂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噻吗心安是最常用的β-受体阴滞剂。β-受体阴滞剂的用量一般为每天2次,它的夜间降眼压作用减弱,同时对患者有严重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哮喘和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禁用。
青光眼治疗药物三:碳酸酐酶抵制剂
碳酸酐酶抵制剂有口服剂和滴眼剂两种,滴眼液常用的是有:1%布林佐胺(派立明),滴眼剂的用量一般为每天2-3次。口服碳酸酐酶抵制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和腹泻,而滴眼剂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反应的出现。
青光眼治疗药物四:α-受体激动剂
溴莫尼定是最常见的α-受体激动剂,用量一般为每天2-3次,它几乎无夜间降眼压作用,副作用包括眼睛的过敏反应及困倦等。
误区一:瓶盖朝下放
这样放并不正确,因为,瓶盖边沿很容易沾染到接触面上的细菌,而且长期下去,细菌也会在滴眼液瓶滋生,有可能进一步感染患者的眼睛。正确的放法是瓶盖朝上放,或者是躺着放。
误区二:把眼药放在口袋等贴身的地方
滴眼液最好放在阴凉处保存,如果贴身放,人体的温度也会使滴眼液升温,在无意中降低了药效,即使按照滴药,也起不到良好的疗效。如果是出行必须要带眼药水,可以放在专门准备的携带盒,既方便又保证药效。
误区三:时而放冰箱,时而放冰箱外。
有些患者为了能够保证开封后的使用效果,会选择放在冰箱,这样确实没错,但是使用后,会忘记放回冰箱,或者是需要随身携带不能放冰箱。从冰箱拿出后再放外面,由于温差比较大,药性也会大大的降低。要么一直放在冰箱,要么一直放在外面的阴凉处,不能时而放冰箱,里面放冰箱外。
误区四:比说明书要求的多点一滴
结膜囊容纳量是有限的,一滴眼药水的量正好。有些患者误认为多点一滴会增加疗效,其实不然,多点的眼药水白白浪费掉。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了正常的房水循环而引起的,如眼外伤所致的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等,其致病原因均较为明确。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所致。
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急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