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2岁还不会说话 怎样帮宝宝学说话呢

2018-10-22 08: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2岁孩子还不会说话正常吗

  宝宝从1岁开始正式学习说话,1岁到1岁半语言可以听懂一些词和句子,依照大人的话去做一些事情;1岁半到3岁,从单字到双字词,然后出现简单句子;到3岁末一般已能掌握本民族最基本的语言。

  下列现象提示可能有语言功能上的发育不足:

  如1岁半不会说简单的单字词,如“猫猫”“狗狗”“鸭鸭”等;

  2岁不能组合单词,如“爸爸的车”、“妈妈抱”;

  3岁不会说简单易懂的句子如“妈妈带我去西湖公园”等。

  语言功能上发育不足主要原因有:

  1.听力障碍(4岁前反复患中耳炎会影响听力);

  2.脑发育障碍;

  3.遗传因素(有的父母较晚才会说话);

  4.家长未给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等;

  5.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下,而后制定训练措施。

  在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偷懒,多付出一些,为宝宝日后的“口齿伶俐”打好基础。

二、宝宝说话晚有哪些迹象

  4个月大时: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6个月大时:不会笑或大声叫。

  8-9个月大时: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满10个月时: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满12个月时: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满15个月时: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满18个月时: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满20个月大时: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21个月时: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满24个月时: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满30个月时: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满3岁时: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满3岁半时: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满4岁时: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

三、引导宝宝说话要注意什么

  1、父母是宝宝最好的语言教练

  你可以常常和宝宝对话,给宝宝唱歌,讲故事,随时告诉他看到的任何东西,通过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帮助宝宝理解词语的意思。

  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要尽量保持语速缓慢、发音清晰而且表述直接,尽量避免使用儿语,让宝宝能听到正确的说法。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让宝宝看到你说话的嘴型。如果宝宝除了语言发展落后以外,运动、情绪以及社交的发展也都明显落后,爸爸妈妈需要请医生来协助诊断。

  2、给宝宝找个同龄的语言老师

  经常让宝宝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娃娃们自有他们的独特交流方式,这也是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不错的方法。家中多种语言环境、家长很少跟宝宝说话,或者总是批评宝宝的说话方式或语调,嘲笑宝宝不正确的发音,这些都会影响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利于语言发育。

四、父母教宝宝学说话常见误区

  1、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从口中说出,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他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3、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

  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

  4、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奶话”

  (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5、不让老人说家乡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宝宝交给奶奶爷爷看护,但又担心老人说的是家乡方言,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所以就一再叮嘱:不让老人和宝宝说话。有的家长认为和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所以不用说也可以。

  宝宝生来就喜欢听各种不同的音响,喜欢父母和他们说话,喜欢这种听觉刺激,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开始会很惊讶地看你,看你的表情,正哭闹着会突然停止。宝宝认真接收家长给他的听觉刺激,有利于听觉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敏。另外用方言和宝宝说话也可以让宝宝多掌握一种语言,父母后期注意培养就不成问题,不与宝宝说话会使孩子因缺乏听觉来源刺激而减弱甚至丧失听觉功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