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4 07:57 来源:网友分享
1、“我”身心发展不成熟。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兴奋、难以抑制的情绪,抵制诱惑的能力差。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能用一个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轻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认识能力有限,对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出现一些冲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
2、父母对“我”溺爱的教养态度。
虽然孩子偶尔出现控制力差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要什么给什么,这就让孩子形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父母对“我”的影响。
孩子正处于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喜欢“有样学样”。请家长想一下:带孩子出去玩,堵车的时候,你是否表现出焦躁的情绪?和孩子游戏时,你是否常常不耐烦?心情不好时,你是否常常发火并迁怒于孩子?你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和情绪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不佳。
4、父母对“我”的忽视。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管教,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亲子交流沟通,孩子难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控制能力。
5、家庭成员对“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现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
自我控制力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以后的顺利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情。控制力弱的孩子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采用适当方式教育孩子。
四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了,爸爸妈妈可以采取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到了睡觉时间,孩子执意要吃自己喜欢的糖果,不给就不睡觉。家长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睡觉前吃了糖,就会有蛀牙,牙会很疼很疼,以后再有不能吃好吃的了。在诱惑面前,也许说理不能立刻见效果,但是让孩子明白事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真正的自控来自于孩子的理解。家长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方式教育孩子。
2、运用正确的处理技巧。
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可以延迟满足他们的需要,等过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如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孩子忍不住要吃,妈妈就告诉孩子要等客人来了再吃,表现好的话可以奖励一小块巧克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或学会耐心,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合理宣泄情绪。自我情绪的控制是自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难免会有发脾气的表现,父母不能压抑孩子情绪,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如运动、在纸上涂鸦、大喊等。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才能得到有效疏导,更好地控制自己。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掘更多的技巧对付孩子的不合理的行为。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4、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一、宝宝2岁时,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自制力
宝宝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做出一些“叛逆”的举动,因此当你跟他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时,他未必会听,他还是会独断专行。这些都是因为宝宝心智还不成熟的表现。
这个阶段,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了,不能放任他“胡作非为”,要多与孩子活动,多抱抱他、亲吻他,给他安全感。跟他交流,不要斥责他,耐心教导他什么是危险。培养孩子的自制意识。
二、家长少发脾气,做好表率
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吵架,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也就变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都是通过模仿大人来习得常识,家长自己的自控力就差,孩子怎么可能从家长身上学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立马对孩子发脾气,要冷静地与孩子分析、解决问题。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会从你的行为中知道原来应该这样做,然后慢慢的,他自己就会去模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自制能力了。
三、立规矩
立规矩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家父母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例如按时吃饭、10点睡觉等等,家长要严格监督孩子遵守规则,如果孩子认为不公平,那你就要表明身份,跟孩子沟通这是小朋友要遵守的规则,然后你要和他讲大人也有一些规则要遵守,并且你也要按照规则来做。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自然就会逐步约束自己。
四、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时时围绕着孩子,事事帮孩子做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意妄为,根本没有什么自制力而言。李天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即便是合理的要求,家长也要拐着弯地给孩子,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就得付出。以后,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不会无理取闹,反而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好好和你商讨奖励呢!
五、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原则上,家里人要统一观念,不能这边刚跟孩子说好了,转头,就又窝奶奶怀里诉苦了。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年轻父母存在差异,因此父母一定要和长辈沟通好,使用统一的原则来教育孩子,不然不难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六、说服教育+及时表扬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有耐心地进行说服,不能一味地训斥、压制。当然,在说服过程中,不能只是你在说,也要让孩子说,让孩子表达出他的想法,然后你来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自控行为时,家长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1、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他的独立性,一个独立的人往往更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宝宝也是如此,家长们可以不断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例如让宝宝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帮忙洗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宝宝逐渐变得更加独立,自控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培养宝宝平和的情绪
可千万别把宝宝耍脾气不当回事,有些宝宝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在触犯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显得十分焦躁不安,甚至有想打人的冲动,没有一个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宝宝的未来是没有帮助的,情绪温和又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家长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可以不断培养宝宝平和的情绪,让孩子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焦急烦恼,即便宝宝做错了,也要耐心教导,而不是言辞犀利,平和的情绪,可以有效提高宝宝的情商,有益孩子日后的多方面发展。
3、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自控能力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宝宝随着成长逐渐形成的,例如,在爸爸妈妈总是不理解宝宝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懊恼,想要通过另外一种并不平静的方式来让父母们理解自己。所以,当家长们发现宝宝非常急躁地在为自己解释和表明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该意识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在减弱。想要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控能力,提高宝宝的情商,家长们就要做到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言行,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让孩子适当运动
适当地运动,尤其是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做运动,有利于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在运动中,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好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做事情的耐性和解决事情的毅力,从而提高情商。家长们可以趁周末有空,陪孩子出去散散步、做做亲子瑜伽,去郊外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放松,锻炼了孩子的体质,更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也让亲子间心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