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0:39 来源:网友分享
放心适量的镇静剂是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的,对宝宝大脑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因为该类药物的代谢比较快,在体内不会残留。但过量的镇静剂会对孩子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胃肠道反应,甚至呼吸系统的反应也就是有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镇静剂是指可减少某些器官或组织活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起镇静作用的药物。大剂量时可引起睡眠和全身麻醉。它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它们被用来治疗精神紧张,并不影响正常的大脑活动。但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镇静剂也表现出种种不良反应,特别是连续使用,也会成瘾。
镇静药根据用量大小不同,可起到安神、催眠、镇惊、止抽的作用。对一些刺激,包括疼痛都会失去感觉。有的家长,当孩子哭闹得厉害时,就想给孩子服用些镇静药,以使孩子能安静入睡,这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害的。要知道,在孩子哭闹而又没有弄清哭闹的原因时,如果给孩子服用了镇静剂,孩子是不哭闹了,但万一孩子哭闹是由一些病症而引起的,病情仍在发展并恶化,造成“安静”的假象,延误了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哭闹不休,没有医生的许可,不能随便给孩子服镇静药。
1、中药镇静药的副作用
如果长期服用镇静药,一旦产生了药物依赖,成瘾者就不得不持续服药,而且所需的剂量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安定的其他各种副作用就可能表现出来。最普通的副作用就是晚上服安定,白天感到困倦、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眩晕等。
甚至出现过包括攻击行为、敌对态度、性攻击、言语增多、情绪不稳、不安、抑郁、自杀倾向等,这些反应最常出现在服用安定药后1到2周或在药物剂量增加时。大剂量服用安定还可导致药物中毒,其最大的危险是呼吸和心跳骤停。虽然安定类药物剂量的安全范围比较大,但如果同时大量饮酒或服用了其他的中枢神经抑制药物,即使服药量不大也可能中毒。
2、什么中药有镇静作用
2.1、天王补心丹。组成:地黄、玄参、天门冬、麦门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制)、五味子、酸枣仁(炒)、柏子仁、朱砂、桔梗、甘草。
2.2、柏子养心丸。组成:黄芪(蜜制)、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蒸)、朱砂、远志(制)、茯苓、半夏曲、肉桂、甘草(蜜制)。
2.3.安神补心丸。组成:丹参、五味子、石菖蒲、旱莲草、生地黄、菟丝子、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女贞子。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眩晕等。
急性中毒,多因误服或自杀所致,也可能由于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所致。中毒者主要表现为兴奋、谵妄,继而呈嗜睡、呼吸浅速、皮肤发绀、痛觉消失、瞳孔散大、昏迷。早期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致死,晚期多因呼吸衰竭、脑水肿或合并肺部感染致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嗜睡,思维联想困难、记忆缺损、判断力差、情绪不稳、激动易怒。症状严重时语言不清、眼球震颤、步履迟缓,且常伴有视幻觉、妄想、惊恐和躁狂等精神症状。
苯二氮卓类的代表药--安定,抗焦虑作用选择性高,治疗效果好,安全范围大,作用持久,依赖性相对较少,戒断症状较轻,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医疗应用很广泛。但长期服用停药后,可出现精神症状:焦虑、恐惧、不安、失眠、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肢体发抖、肌肉阵挛等。静脉注射此类药物可导致向低血压和呼吸抑制。
耐药性是镇静催眠药的共同特性。长期服用,药效降低,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耐受性增高总与成瘾性产生有关。
镇静催眠药成瘾性是强的,久用之后突然停药会产生戒断症状。戒断症状有焦虑、睡眠障碍、厌食、恶心、呕吐、高热、低血压、震颤、抽搐、定向障碍及幻觉等。
这类药物医疗上应用很广泛,普通医院的处方中约占12%,在精神和神经科成了主要使用的药品。
被滥用和急性中毒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也决定了药物自身的命运。如巴比妥在镇静、催眠方面逐渐被依赖性低的药物取代。安眠酮问世不久,就被一些国家(包括我国)淘汰。近年来镇静催眠药成瘾和被滥用已在许多国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不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抑制,按抑制程度分6个阶梯:抗焦虑--镇静--催眠--麻醉--昏迷--死亡。由于巴比妥类安全性差,且常出现中毒现象,成瘾性强,加之苯二氮草类(安定类)药物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它的医疗使用范围已越来越少。
氯丙嗪是第一个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的药物,并且是第一个真正的镇静剂。这药的效果是如此之好,使得世界各地制药公司很快便研制出多种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