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06:17 来源:网友分享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宝宝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宝宝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但爸妈要切记,一定不能让宝宝正对着空调和电风扇降温。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宝宝并不建议,因宝宝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给宝宝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当宝宝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7、及时送院治疗: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烧药后,或是爸妈不知如何处理时应及时送院,让医生治疗。
危险一:高热惊厥——俗称抽风
高热惊厥表现为孩子肌肉强直,身体间歇性抽搐,双眼上翻,目光呆滞,牙关紧闭,神志不清,甚至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好在这种高热抽搐一般发生于高烧发作之时,常见于39℃以上特别高烧,而且一次发热一般抽搐一次,持续数秒。如处理得当,次数不多,则对孩子的危害不大。但如果频繁发作,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孩子大脑缺氧,造成大脑损伤。
危险二:角膜穿孔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不良而发生干燥症。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混浊,导致角膜软化症,最终造成穿孔失明。
危险三:脱水热
妈妈们总会凭大人的经验断定,孩子在发烧时,出汗越多越有利于降温治病。尤其是有些母亲会给孩子裹上厚厚的衣物,让孩子待在温暖的房间,方便发汗。事实上,宝宝出汗也应适量而止,否则就会因水分流失过多造成脱水热。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每个宝宝都会有发烧的情况,但因为宝宝的体质不同,宝宝发烧的情况也不同。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度~37度之间,超过37.4度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37.5度~38.4度是低烧,38.5度以上就是高烧了。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度~37.5度。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度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度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度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度~0.5度,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度~0.5度。
遇到宝宝发烧的情况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才选用药物降温。平时也应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