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06:36 来源:网友分享
家里有了孩子后,只要孩子有一点的不适,一家人都会跟着担心。特别是对于新手爸爸妈妈们,在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感冒症状时,常常会表现的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比如有些宝妈会咨询小孩体温37.6度算发烧吗?对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
小孩体温37.6度算发烧吗?
1、孩子体温在37.6的时候准确来说是属于低热范围,但如果孩子除了体温有点低热外,在饮食以及精神方面都很好,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宝妈妈们也就不用太担心,检查一下孩子穿衣情况,如果是衣服穿多了,可以适量的减少一件,或者给孩子洗个温水浴,帮助降一下温。
2、人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6.3-37.3度,低烧范围是37.4-38度,中度发烧范围38.1-39度,高烧范围39.1-39.9度,如果温度达到40度或者超过40度那就属于超高热了,而腋下的正确的体温温度一般要再加上0.5度。
3、测量的部位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会有点点差异,如果你是在孩子腋窝测量体温的话,超过37度是属于低热状况,建议密切观察孩子的饮食以及精神状况,随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如果孩子的体温不超过38.5度的话,问题基本不大,当然,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做个检查,看看导致发热的因素。
宝宝37.6度算不算发烧上述已经做出了很详细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的体温不超过38度,问题就不会很大,我们在家里可以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只要宝宝在饮食以及精神方面没有异常,一般会自行痊愈的,希望新手宝妈宝爸们不要太担心。
小孩发热,家庭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小孩发烧降温不能乱吃退烧药,一定要根据小孩的体质,年龄降温。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小孩最好不要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副作用很大,避免伤害到小孩的身体健康。
一般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浴,用30°C的温水帮小孩洗澡20~30分钟。妈妈在帮小孩洗澡的时候,避免小孩吹到冷风。
2、冰袋降温,在小孩的前额敷上冰袋散热降温,同时要保持家里空气流动,避免室内过于闷热,空气不流动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同时小孩一定要喝水和多休息。
一般常用的的药物降温方法:
小孩高烧,可以用布洛芬悬液或泰诺林等高效退烧药。这类高效退烧药虽然退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小孩子抵抗力很差,服用药物会有两种药物对身体有轻微副作用。如果小孩吃此类退烧药超过48小时仍高烧不退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小孩常用的还有一种是溶栓类退烧药物。这种药物是塞到小儿肛门直肠处,效果快速明显。但不能多次使用,因为会对直肠粘膜造成损伤。一般在孩子高烧特别严重时,配合高效退烧药、退热贴等使用。
使用药物降温时需注意:
1、避免小孩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一天吃药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4次,且每次吃药间隔最少也要4个小时。
2、给宝宝服用退烧用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过敏或者其他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有过敏不适等症状,应该及时咨询医师。
3、在给小孩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小孩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2.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2)非感染性发热
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医院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
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
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
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观察,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检查项目:肥达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体温测量、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
一、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对于小儿高热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检查结果发现,外周血中白细胞降低,多应考虑是病毒感染。白细胞增高,多应考虑为细菌感染。
2.对发热患儿还应注意检查外周血中有无异常淋巴细胞或幼稚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对长期发热的患儿要做血培养,检查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对临床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一定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和类风湿因子等检查。
二、胸部X线检查
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超、活体组织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