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11:18 来源:网友分享
一般而言,年幼的婴儿小腿弯曲是正常的。因为他小腿内侧的一根长骨(胫骨)所附着的肌肉较外侧的薄,所以看上去,婴儿的两条小腿就有点弯曲感,这实在是一种错觉。并且胎儿有脚趾内倾,是胎儿在母体内、长时间抱成一团所造成的。宝宝出世后,四肢会慢慢“舒展”开来,但有些宝宝“舒展”速度慢,到了学走路时,便出现脚趾内屈,走路不稳的现象,1岁左右两条腿略为弯曲,而且X线片上也显示小腿骨骼弯曲,但没有佝偻病的X线表现。这是由于这时的小儿刚开始行走,两腿还不能很好地随自己身体重量,所以暂时出现了小腿的弯曲,一般到2-3岁即能恢复正常,而且X线片上也显示原先的小腿骨弯曲的现象得到纠正。这两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有脚趾内屈的宝宝,两只小脚板会朝内侧斜,但他的脚和膝盖,基本上都没问题。有“鸭脚”的宝宝,学走路时比较不稳,容易跌倒。如果过了2岁,小宝宝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医生就可能给宝宝的小脚上夹板,靠肢架矫正脚姿势,这可能要一年时间。如果到了五六岁,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医生才会考虑为孩子动手术,松解孩子脚部肌肉。
所谓不正常,即婴儿患有严重的佝偻病,由于缺钙而使骨质疏松、软化,当小儿站立或行走后,下肢不能负重,出现小腿弯曲,这就是我们所谓的“O”型腿及“X”型腿。“O”型腿的小儿,其两腿的弯曲程度比正常现象的弯曲要严重。检查时将两踝关节并拢,两膝关节往往分开不能并拢,两膝之间的空隙超过3cm。“X”型腿两膝关节并拢而踝关节不能并拢,两踝之间距离在3cm以上。X线片上不仅仅小腿骨弯曲,还有其他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婴儿是指小于1周岁的儿童。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得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小宝宝腿向内弯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产要是因为宝宝在母亲子宫内身体呈一种屈曲状态,以致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看上去小腿有些弯曲。另外,从小宝宝身体的比例上看,头大,上身比腿长,看起来两小腿又短又弯。
胎儿在母体内腿是卷曲的,出生后,还要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刚出生的婴儿腿伸直了,那就算不正常了,一般在3月后逐步改变。这个是规律,不容改变,也无需改变。
宝宝一般二三个月后就可以伸直了的,但是小腿都还是比较弯的,只有会走路后,慢慢才会变直,直到三四岁后才可以变得跟正常人一样的。
看了小编在上面给大家的介绍,大家都清楚了吧,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腿部都是弯曲的,一般到婴儿长到2到3个月左右的时候,婴儿的腿就开始能够慢慢的伸直了。当家长看到孩子的腿是弯曲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对于只有不到3个月大的婴儿来说,是正常现象。
1.帮宝宝做操
家长就可以每天帮宝宝做一些健身操,按摩拉伸宝宝的腿部。既能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又能帮助宝宝纠正腿型,预防腿型不直的情况发生。比如:将宝宝双腿轻轻拉直,脚跟处并拢,双手轻柔膝盖,每天按摩5分钟。
2.注意给宝宝补钙
宝宝腿型不直跟缺钙也有关系,缺钙会造成骨骼发育缓慢,容易变形。平时应该适量给宝宝补钙,并搭配鱼肝油来促进钙的吸收。遇到晴好的天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也能促进钙的吸收。
3.避免长时间站立
小宝宝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善,腿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微弱,不能够长时间的支撑身体的重量。因此,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站立,应适当坐下休息。
因为新生儿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腿部在母体里习惯了弯曲,因此在出生后也会保持腿弯一段时间。随着宝宝慢慢发育,腿部骨骼健全后,腿弯的情况会慢慢改善。因此家长们可以适当带孩子去晒太阳,这样有利于钙吸收,加快孩子改善弯腿情况。
新生儿腿弯如何鉴别宝宝“罗圈腿”
妈妈可先让宝宝坐下,并将他的双腿到脚跟并拢。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和踝关节是并靠在一起的,如双腿膝盖分开超过6厘米以上,妈妈应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就医,判断是否得了“罗圈腿”。
这些因素导致宝宝“罗圈腿”
1、幼儿时患佝偻病所致。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脱钙。造成了婴儿罗圈腿。
2、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受到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佝偻病一般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导致了婴儿罗圈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