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8 17:35 来源:网友分享
创新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机制,深圳又迈出关键一步。
在记者近日获得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中,深圳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拨款不再是核定人头编制和公用经费,而是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补助方式。
记者从深圳各大医疗机构了解到,目前这一实施方案尚未下达到各大医院。新的投入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医院经营压力,是否会缩小“在编”和“非在编”人员的收入差别,目前尚不清楚。
知情人士透露,明年深圳公共卫生方面的预算肯定是按照这一方案来做。
公立医院投入新策
自2009年启动医改以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被认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而财政拨款则被认为是促进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的指挥棒。
201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取消药品加成,也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但是政府补助渠道和机制一直未见动作。
“政府投入目前只占我们医院总支出的10%左右。”深圳市第一家三甲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某管理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而记者从深圳另一家大型专科医院获得的信息显示,该医院每年获得的政府补助更低,仅为6%左右。
从记者拿到的这份《方案》看,虽然并未明确未来财政补助占医院总费用的多少,但却确立了两大重要原则:一是明确了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要加大投入责任,二是创新了投入机制。
根据《方案》,深圳要坚持政府卫生投入均衡、可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和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例。
据了解,目前国家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大都涵盖医院基本建设、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以及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
对比深圳《方案》,除上述投入外,深圳还提出要对新建(整体重建或改建、扩建)医院给与运营补助和开办费,旨在缓解医院开业初期各项支出压力以及购买办公家私、小型设备等基本运营所需配置问题。据介绍,深圳目前有六家公立医院正在建设中,未来这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此外,《方案》提出要对非医方责任医疗欠费进行补助,用以解决患者偿付能力不足或恶意逃费,且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的欠费给医院造成的运营压力。
最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出的对于投入机制的创新。根据《方案》,深圳要建立分类保障经费方式,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分别采取“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补助方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聚焦到公立医院,根据《方案》,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深圳将要以医院前三年完成的诊疗人次、住院床日数与财政补助水平加权平均为基数,综合考虑医院承担的离退休人员支出,并结合其工作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核定出一个“每工作量财政补助标准”。
显然,将来医院在这一块获得的补贴总量就等于“每工作量财政补助标准”乘以工作数量。
“至于现有的按照在编人员核定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做法,就将退出了。”一位参与政策制定人士告诉记者,此举将“充分体现多劳质优者多得、少劳质低者少得”,从而更加公平。
此外,对于医院承担的政策调整导致的收入下降、特殊专科专病补助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等,单另核定补助。
深圳医疗卫生“去编制化”?
在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综合部部长李创看来,此次《方案》中取消按人头编制核定补贴是政府引导医院淡化编制概念的又一举措。
在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严重倒挂的深圳,“编制”是许多医务工作者的痛处。
按照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福金的说法,现在深圳公办医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4万多人,其中有近一半是临聘人员。
在收入待遇方面,现在深圳大多数医院的做法是,保证在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本持平,但基本工资方面,在编人员通常比临聘人员高出2到3倍。
“编制”问题不仅直接导致了医护人员“同工不同酬”,也制约着深圳医疗卫生事业的壮大。
深圳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告诉记者,受编制所限,深圳启动了四年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连年招不够学员。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为了弥补深圳医疗人员严重不足的短板,“十二五”期间,深圳应招录住院医师规培学员4000名,而截至2012年底,深圳已招规培学员才刚刚突破千人。
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方面,深圳也刚刚上报了一个关于医生自由多点执业的方案,拟取消第一执业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医生多点执业的审批,而改为简单网上备案。
深圳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曾对本报记者畅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医生可以脱离编制,跟医院按照工作时间或者服务数量、质量签订合同,同时在多家医院坐诊。”
据了解,目前医管中心正在根据这一方案研究制订直属医院财政资金分配方案,细化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核算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