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4 18:34 来源:网友分享
过期变质肉、掺入碎纸板、加化学物质……这是近来引发全球关注的巴西“问题肉”事件,尽管巴西农业部随后做出一些解释,但多个国家已经暂停从巴西进口相关产品。这是全球化时代食品安全的又一记警钟,专家因此呼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问题究竟有多大
巴西联邦警方17日公布,确认多家企业存在售卖过期变质肉类食品的行为,最初公布的问题包括:给过期变质的肉添加化学物质,以掩盖其不良气味和改善色泽;给牛肉注水以增加重量;在鸡肉里掺杂粉碎后的纸板;在香肠里加入猪头肉等。
不过巴西农业部22日进行了一些解释:对于添加化学物质,是部分企业在肉中使用抗坏血酸类物质,只要用量合理,不会危害人体;对于掺碎纸板,是员工将纸板放在鸡肉包装内,而非掺入鸡肉内;对于香肠中的猪头肉,是全球多国都存在的情况,不算违规。目前巴西警方未对此回应。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食品工程教授塞尔吉奥·普夫兰策尔则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认为之前流传的部分说法不太准确,比如添加抗坏血酸等物质,难以起到将变质肉“粉饰”成新鲜肉的作用。具体的细节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
但有一个问题已得到各方确认,那就是警方调查显示,多地农业部门官员收受贿赂,放行变质肉制品进入市场,甚至提供相关文件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巴西农业部部长布莱罗·马吉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事件暴露出的更深层次的危机是部分农业部官员未尽到自己的职责,腐败是我们目前应当重点对待的问题。”
全球多国敲警钟
巴西是肉制品出口大国,此次“问题肉”迅速在全球敲响警钟,如欧盟、日本、韩国、南非、智利、墨西哥等已暂停进口相关产品,美国和英国也加强了对从巴西进口肉类产品的检查力度。
“这确实是一个造成国际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说。但目前巴西方面表示受整顿企业不涉及向中国出口产品,曹兵海也说巴西进口肉制品在中国市场只占一小部分,“中国消费者不用恐慌”。
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比如2014年中国上海福喜公司的“过期肉”丑闻;2013年新西兰乳业公司恒天然旗下工厂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测出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被全球召回;2013年欧洲的“马肉风波”,多国召回数万吨牛肉;2008年至2009年间美国一家花生食品处理厂发生沙门氏菌污染,致9人死亡、数百人患病;1999年欧洲二恶英污染事件,致美国等多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还有1996年英国的“疯牛病”,让整个欧洲“谈牛色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此次巴西“问题肉”事件的恶劣程度超过之前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但和欧洲二恶英污染食品等相比危害较低。
食品监管需加强
朱毅认为,目前全球的食品安全环境都还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各国的监管都存在漏洞,“网眼”太大,漏网之鱼太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说明全球的食品安全监管都有待加强。
普夫兰策尔说,此次“问题肉”事件反映出巴西农业部还需要加强执法检查的力度,从而避免未来发生类似情况。巴西国内应尽快查明这次事件,尤其是那些涉及出口的企业在生产、销售中及与质检部门之间存在哪些不合规定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重罚,这样才能帮助巴西食品在世界上挽回形象。
曹兵海则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各国应鼓励食品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就是从源头的养殖,到最后把食品送到客人嘴里,都由一家企业来做。如果万一出了食品安全事故,企业无法推脱责任。根据经验,采取这种“全产业链”式经营的企业,“内部监管往往比国家要求的还要严格得多”。
第二就是应该建立国际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曹兵海说,目前世界上还缺乏这样一个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流通的食品经过太多环节,往往无法确定源头产地。如果能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食品追溯系统,将有助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迅速清查,保护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