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30 12:13 来源:网友分享
8月5日总第1335期,健康时报焦点报道《吗丁啉居然成国人常备药》刊发后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讨论,健康时报全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高达400万,同时被人民网、光明网、今日头条、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网站转载。
9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多潘立酮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说明书进行重新修订。
吗丁啉(通用名:多潘立酮)的用药安全问题广受关注,与该药多年来在国人中较高的使用率分不开。搜集网友留言发现,把吗丁啉当助消化药经常使用的人还真不少,还有很多人担心以后还能否吃吗丁啉。对此,专家再次表示,严格按说明书指导服用吗丁啉仍是相对安全的,但吗丁啉在国内的使用现状却值得深思。
吗丁啉还能吃,但得小心了
据了解,在健康时报原文被大量关注和转载的同时,有部分媒体对标题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如直接称“吗丁啉会引发猝死”、“口服一次就可能死人”,此类表述显然肢解了原文的意思。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杨俭勤医生再次提醒,使用此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不要超过说明书建议剂量。有心脏疾病的人最好不用此药,非要用时一定要定期监测心脏功能,且连续服用不超一周。
据食药监总局此次发布的《公告》,修订的内容也包括将多潘立酮非处方药的使用时长从14天缩短至1周,且强调“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同时,“心脏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用时需慎重,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
专家建议转为处方药管理
任何药物都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吗丁啉是安全的,并不代表药物不能继续使用,在健康时报原文中也有过类似表述。但问题是,有多少人在使用前会看说明书?
目前,吗丁啉在中国大多以非处方药销售,因此现实情况往往是,患者在没有医生的处方和药师的建议下,也能直接购买到此药,且大多数人不会仔细阅读说明书,但却会对广告印象深刻。
我国广告法规定,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介绍,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认为,和吗丁啉一样含多潘立酮成分的药品应该撤销面向公众的广告宣传,重新规范适应症,修订药品说明书,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按照现在的风险警示,多潘立酮应该作为处方药管理。
2014年9月,英国药物管理局(mhra)出台通知,宣布因为多潘立酮潜在的心脏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已经不再符合非处方药的上市标准,取消多潘立酮的非处方药牌照,只能作为处方药使用,并在全英国范围内召回市面上所有的非处方类包装的多潘立酮。
在中国,虽然西安杨森分别在2008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四次修订吗丁啉说明书,尤其在2012年更新了关于可能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信息,但吗丁啉的非处方药身份一直未改变。
吗丁啉在中国不良反应有多少?
一个药品要由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需要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评,并经过科学论证,论证的基础便是现有的不良反应上报体系。
但是,搜索公开的报道和文献发现,吗丁啉在国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并不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医师张庆等人在2015年发表了多潘立酮致心脏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报告,检索1982~2014 年的国内文献报道,共收集14 例多潘立酮导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认为有必要在临床中更重视多潘立酮可能导致的心脏不良反应。
网友“张勤”留言:“父亲在世时常拿此药当消化药用,心动过缓日渐严重,最后不得不装起搏器,不知是否跟常用此药有关?”
是否有直接关联尚需论证,但是,许多类似张勤父亲这样的情况,甚至连记录也没有。
北京市朝阳区妇儿医院药剂科刘雪涵在2015年撰文指出,从现实角度审视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在法律法规健全度、病例报告数量和质量以及医务人员、公众对不良反应认知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硕士石琴等人在2015年对比中美两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差异,认为中国企业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南很少,销售人员很少主动向患者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很多是流于形式,且对未遵守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企业处罚力度也不够。
在此次《公告》中,食药监总局也提到,各多潘立酮制剂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由此,对于吗丁啉能不能放心吃的问题,仅靠一句“严格按说明书使用”或许还远远不够,正如网友“清风无痕”说:中国的用药安全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